|
相遇,似是一種偶然,又更像一種必然。 來到福鼎太姥山鎮快半年了。某日,與同事譚軍談起周末去處時,他說,太姥山腳下有一個虎頭崗公園,有時間可以去走走逛逛。在一個細雨霏霏的周末,我來到了虎頭崗公園。于是,就這樣,相遇了。 相遇:無名,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義冢無名。義冢群無名。 無名,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他們就坐落在前往太姥山必經之路的大道旁,孤零零,幾分寥落,幾分枯索。與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大道,形成鮮明的對比,愈發顯得寂寞。 他們就坐落在太姥山下的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山包里,能看到的,僅有4座,還有4座隱藏在青翠竹林深處。與巍峨雄偉的太姥山相比,愈發顯得平凡而渺小。 虎頭崗之名的由來,早已經湮沒在歷史之中。只從當地人的口中聽說,這原是無名亂葬崗,埋葬的都是無嗣無屋的尸骨,興許是想著“陰氣”重,后來人們索性取了“虎頭”二字,借著名字的“煞氣”,壓一壓吧。 這個小小的山包,裝滿了沉甸甸的歲月,涉及明、清、民國三個朝代歷史,記述著驅荷戌臺、抗擊寇盜、紅色革命的英烈史實。 虎頭崗第一次走進歷史,是在明朝。 公元14世紀始,福建東南沿海倭寇橫行,政府無力清繳,地方軍民自發筑城練勇御敵,爆發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抗倭戰爭,成功抵御了倭寇犯境,也犧牲了許多軍民。秦嶼(太姥山鎮舊名)正是當時較大的抗倭戰場。每逢戰后,人們收殮無人認領的犧牲者遺體,于虎頭崗辟出一塊地,專門安葬他們。其后,陸陸續續地,一些無名烈士的尸骨,都安葬在了這里。史書記載,明末清初,秦嶼烽火營王建楠為首的一批戰士隨鄭成功部隊赴臺驅荷,拼死沙場,其中秦嶼籍的戰士92人骨灰于臺灣收復后運回故里,葬于虎頭崗下。康熙年間,又有180多名秦嶼籍士兵隨施瑯將軍參與統一臺灣的戰斗,犧牲將士的骨灰從嘉慶、道光、同治至光緒年間才陸續送回秦嶼,葬于虎頭崗義冢中。據當地人介紹,在革命戰爭時期,許多犧牲的無名革命烈士,也都安葬在這里。 漸漸地,就有了如今的規模————八座義冢,或呈風形,或呈菱狀,隨意地點綴于青山綠野之中————把這段民族英雄歷史遺產隱世埋名數百年。 在幾百年的歲月里,他們就靜靜地佇立在屬于自己的維度里,見慣了雨打竹林、白云出岫,見慣了眼前的熱鬧,直到靜默成衛士,守護著這里的山水。 無名,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延伸:被遺忘的,注定被記起 因為無名,所以容易卑微。 因為平凡,所以容易遺忘。 歷史,似乎都容易陷入這樣的邏輯中。 打開互聯網,搜索“虎頭崗”“義冢”,會彈出很多信息。很少人知道,太姥山虎頭崗義冢群的短短幾行故事,就掩藏在這浩如煙海的信息當中。 太姥山勝境,聞名遐邇。每一年,前往旅游觀光的游客,趨之如潮。卻鮮少人知道,必經之路的一米之隔,曾有無數的民族英雄,為了家園,為了國家,獻出了全部————甚至是最后的名字。 義冢群,掩藏在青山之間。 平凡與偉大混雜在一起,時間長了,也就分不清哪個是偉大,哪個是渺小了。 慶幸的是,無名終會正名,遺忘終會被記起。2001年,當地一批退休干部、老黨員及社會鄉老共20多人自發義工自籌義款,修葺義冢并開辟為教育基地。2002年被福鼎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寧德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此后,每逢清明,義冢群都會迎來社會各界的拜謁。每一年的清明,不少學校等單位會組織到義冢群祭拜緬懷,舉行一堂別樣的黨課。大家靜立于墳冢前,與他們進行著生存與死亡、平凡與偉大之間的對話,在心靈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思考:精神的傳承,是最大的財富 歷史是無情而殘忍的。 不論你付出多么慘痛的代價,灑下多少熱血,留在史書上的,不過寥寥數字,或者是冰冷的數據。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民傷亡達到3500萬,將士傷亡達300多萬,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戰死沙場,連遺體都找不到。中華五千年歷史,無數人的犧牲,最終也只凝成人民英雄紀念碑不足百字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義冢無名。英雄無名。 我想,也許連他們自己都懶得命名———— 生前之名都不在乎了,又怎么會在乎死后之名呢! 可是,他們可以不在乎自己,作為后人,卻不可以遺忘。 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正朝著“記住每一個英雄”邁進。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發生大爆炸,100多名消防人員英勇犧牲,李克強總理說:“英雄沒有‘編外’。”令所有人熱血沸騰。近年,我們國家每年都用最高規格,迎接流落在外的志愿軍、遠征軍遺骨,正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戰爭,離我們很遠,但對和平與安寧的威脅,卻無時無刻不在。 犧牲,離我們很遠。犧牲,離我們也很近。關于《國歌》是否過時的討論,本身就是個可笑的命題。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時說:“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記住每一個無名英雄,因為,他們在犧牲時從沒有奢望讓別人記住。 善待每一個無名英雄,因為,他們的精神傳承,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林球榮 文/圖 作者單位:寧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