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書友告訴我,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他很長時間蝸居家中,從書架上抽出落滿灰塵的藏書來讀,一年下來,讀了30多本各類書籍。自此,他養成了天天讀一小時書的習慣,回歸當年學生讀書時的狀態,感悟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天天要吃飯,天天要()()”,這是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道測驗題,讓讀者思索、填空。結果不少人在括號內填上“娛樂”“睡覺”“喝茶”“會友”等內容,填讀書者寥寥無幾。人固然需要天天吃飯攝取營養,也需要睡覺、娛樂、喝茶、會友以調劑精神、豐富生活。然而,除了這些生活上的必須之外,我們的大腦、心靈,還需要知識的滋養。不少讀書人的生動實踐,向人們揭示了這樣的真理:人不吃飯,身體要衰亡;人不娛樂,反映變遲鈍;人不讀書,頭腦要枯竭。由此看來,讀書是如同吃飯、娛樂一樣重要的事情。 凡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世上未曾有哪種幸福感、獲得感多過讀書。有關讀書所得,古往今來,人們從不吝嗇溢美之辭。粗略言之,讀書之獲有“拍案叫絕”的愉悅,有“見前所未見”的驚喜,有“捻斷三根須”的深思,有“點醒夢中人”的頓悟,有“漢書下酒”的滿足,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邂逅…………其實,還是宋元年間學者翁森《四時讀書樂》說得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p> 對于在職者來說,讀書只能是業余生活的一部分。乍看起來每天讀一個小時書并不難,以古人讀書倡導的馬上、枕上、廁上“三上精神”論,完全可以做得到。但是,當今世界各種誘惑太多,五光十色的娛樂吸引人的眼球,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天天一小時讀書,應該說又不太容易。這里的關鍵是兩條:一條是要有強烈的讀書欲望,把讀書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與天天要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另一條是要有惜時觀念,善于擠時間讀,巧妙地用好零碎時間。有了讀書的興趣,加上會充分利用時間,就會漸入“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的超脫境界,使每一次閱讀都像遇到清冽的甘泉,喜出望外,一解窮渴困頓。 天天讀一小時書,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久久為功,就是一筆可觀的時間財富、知識財富。以人的一般閱讀速度論,一小時讀一萬字當不是問題,一年下來365小時,就可以讀完300多萬字的書,這是一筆多么可觀的財富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時間的積累就是知識的積累。幾年下來,所讀的書就能厚積盈尺,腦子里的知識就會由少積多,擁有一筆永不枯竭的財富,讓你受益終生。更重要的是,讀書帶給你的,不只是知識、見識、學識,更有對人生的影響。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言及自己讀書的經歷時說,他24歲讀的一部分書,如今再讀,發現情節幾乎忘光,書中的價值觀卻早已是自己的價值觀了。恰如一首詩所言,“讀得書多勝大丘,不須耕種自然收。” 余秋雨曾在一篇關于如何讀書的訪談錄中說:“讀書是要分層次的,層次的確定和選擇,是閱讀有效性的關鍵。”學海無涯,人生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里,衡量一個人讀書的層次,不是看他讀書的數量,而主要看他讀書的質量。要保證天天一小時讀書的質量,關鍵在于讀對書、讀好書。特別是應多讀那些對人生有益的經典,讀那些奠基打底的書,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骨架。如果擺不脫讀書的盲目性,“撿到筐里都是菜”,就會如清人袁枚所說:“空抱東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臺、武夷之奇,瀟湘、鏡湖之勝,則亦泰山上之一樵夫,海船上之舵工而已矣。” 馬克思曾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是“啃書本”。也正因如此,他的學問博大精深,“他的頭腦就像一艘生火待發的軍艦,只要一接到命令,就能夠立即駛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人生因閱讀而精彩,生活因書香而溫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每天當作讀書日,每天用一小時走進書屋,陶醉于書香氤氳的世界,會成就一段生活中最美妙的時光。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如登春臺、如品甘泉的美妙感覺,更有天天登山、天天收獲的豐腴人生,為生命不斷增加厚度,讓人生更顯從容。 (向賢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