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事遍路》,顧名思義是一本有關茶史茶話的書。它是日籍華裔作家陳舜臣親身游歷許多茶葉產地后,對茶源、茶品、茶人、茶地、茶事等的介紹。對照此書,反觀福建茶葉和產業發展,使得斑斑史跡,變成生龍活虎。 福建人自古就有“種茶之習、嗜茶之好”。到宋代時,福建茶名列貢茶第一。栽培皇室御用茶的北苑設置于福建省建甌市。北苑的茶全部用于進貢,再由皇帝下賜給群臣,但也不等于一般人就不能得到。林逋先生(967-1028)曾作一首題為《烹北苑茶有懷》的詩: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 人間絕品應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 烹茶的時候,表面鮮白者為佳,因此,用“乳”來形容上等的茶。茶的泡沫稱為“乳花”。茶葉的品質是天地大秘。在獲得理性自覺之前,惟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時間知之。 武夷取代北苑的地位是在元代以后。從縣域來說,建甌縣的北苑茶衰落,崇安縣的武夷茶興起。這個茶有一個優雅的名字————水仙。武夷一帶目前還廣為栽培水仙。一杯上好的老樅水仙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蕩清香,遞送到唇齒之間。剛喝上一口,有一點草本的微澀,后來的幾泡下來,就能喝到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苔味,秋天的甜蜜,新鮮得可以讓你聽到山巒白云間的鳥鳴。福建還盛產白茶。當今中國,食物充裕,油膩過剩。現代科學檢測手段證明,白茶確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血壓的功能。而且,白茶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喝了不影響睡眠。即使在夜里喝了,也能倒頭酣睡。這個好處,實在是解除了世間飲茶人的千年憂慮。 茶的沖泡也大有文章。茶量、水量、速度、熱度、節奏組成一種韻律。茶桌邊的輕聲品評,讓大家感嘆杯壺間的天地實在是無比深遠,與隱在后面的大山、茶師、歲月連在一起,與茶香、茶語連在一起。進得里邊,處處可以心照不宣,不言而喻,相見恨晚。這樣的天地,有了一種讓人不能離開的人文深度。 《茶經》云:飲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素有“以茶待客、以茶廉政、以茶興農、以茶促貿、以茶致富”等社會功能。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中國已進入了全民喝茶的時代,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熱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福建現代茶葉生產已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如何盤活地方特色資源,讓品牌落地,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始終是要著力破解的重要課題。 首先關鍵在于茶葉還不能做到標準化、標簽化。茶葉,其實大多數茶葉還根本談不上產品,只能算是原材料,直接導致在這個市場里,想做個像樣的消費者門檻太高。你需要學會辨別茶葉的產地、季節、采摘時間、炒制工藝、茶葉等級,你還需要會看、會聞、會泡、會嘗…………這種神農嘗百草的功夫,還只是入門級。除非你是茶葉發燒友,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買到的茶葉究竟值多少錢。這絕對是最糟糕的用戶體驗了。 其次,關于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高僧說出那句只有三個字的經典老話:“吃茶去。”唐代有個叫從諗的高僧。從諗禪師先曰:“喝茶去。”意思是說請喝茶。客人來時,問:“以前來過嗎?”若客人回答:“沒有。這是第一次來。”從諗禪師便說:“那么,請喝茶。”若客人回答“曾經來過”,從諗禪師也說同樣的話:“那么,請喝茶。”這被稱為“禪茶一味”。達到茶的意境即是參透禪的內涵。但就是這“禪茶一味”基本上困住了所有產茶企業的手腳。任何一樣東西的文化特質,如果跟“禪”聯系在了一起,那還怎么表達?根本沒法說清楚,全靠參悟和自省。所以,當茶葉的文化變得如此玄妙的時候,你就會在茶商店產生一種莫名的自卑感和疏離感。 第三,茶葉企業的品牌意識,基本只停留在茶葉的自然屬性上,都是“產地+品種”的模式,比如吳三地百年老樅基地、建甌北苑貢茶、福鼎白茶等等。這確實是一種品牌策略,但是這個品牌不屬于任何一家企業。在心理認知層面這些品牌價值連城,但是落實到真金白銀的商業領域,這些品牌的價值幾乎就被稀釋得所剩無幾了。比如說,在福建茶葉市場,滿眼都是大紅袍的包裝,隨你選什么茶葉,都可以裝到大紅袍的包裝盒里。這樣,大紅袍的品牌價值就被稀釋了。 英國有個成功的茶葉品牌,叫立頓,已經成了大都市白領生活方式的代表符號之一。它在都市里的廣告詞是:“在不太忙碌灑滿陽光的暖暖午后,沏一杯立頓紅茶、聽聽古典音樂、讀讀書…………”聽到這兒,所謂的小資情調就油然而生。這種英式下午茶文化加上白領的生活方式,讓立頓橫掃中國市場。也難怪國內有位生產茶葉的企業家感嘆說,人家立頓一家公司的年總產值,竟相當于咱們中國七萬家茶企的總和。立頓能這么成功的原因在于,把茶葉作為一種消費品牌,做了全方位的推廣和生活方式營銷。它用標準化的產品、清晰的文化內涵直接、精準地告訴你,我們代表都市職場精英、代表事業成功而懂得享受閑適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向往這種生活方式,那么不用選了,立頓就為你量身打造。 福建現代茶葉之所以沒有大品牌落地,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習慣于“生活方式營銷”的品牌建設思路。我們太習慣于就茶談茶了,而不是針對某一類人群的特點,賦予某種茶一種獨特的氣質,再把它跟某一種生活方式連接在一起。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當茶品牌落地停滯不前,革新的接力棒便再度交回到創新營銷策略上。下一步必須注重茶葉品牌精神價值的品位升級,賦予福建茶葉新的文化品質。 (黃麗云 作者單位:福建省司法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