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踏上這座晃悠悠的蜈蚣橋依舊兩腿發軟,心臟隨著兩尺寬的橋面上下顫抖。“老師,你小心點”,汀華緊緊抓著我的手,我被他捏得生痛也不敢松開。過了橋還有一段長長的山路要走,汀華提著肉和油走在前面,風吹起他洗得發白的衣襟,長期營養不良的身子愈發顯得瘦而高。 汀華的奶奶佝僂著腰在忙碌,見我們上山小跑著迎出來。看到汀華手中提的東西,瞬間變了臉:“老師,這怎么好,這怎么好,你又破費!”我不忍看她紅了的眼眶岔開話說:“不是說汀華今天自己下廚做飯給我吃嗎?都準備了些什么好吃的?”汀華摸摸腦袋說:“老師,雞腸面行不行?”“好啊,我來幫你吧!”奶奶攔在我面前:“不敢的,哪里能讓你干活。”滿臉的堅決!我無奈地笑笑,看著他們祖孫忙碌。一切和我兩年前第一次家訪一樣,孤單的祖孫瘋了的父親,貧寒的家。 “老師,這么多雞蛋夠不夠?”汀華小心翼翼捧著碗到我跟前,里面靜靜地躺著十來個雞蛋。“都打了,蛋多才香!”奶奶叫著,我小聲叮囑汀華“有幾個就行了,別浪費”。汀華沖我笑笑,我接過碗和他進了廚房。雞腸面,客家農戶最簡易的小吃,形似雞腸,其實并無雞腸,是用地瓜粉加雞蛋做成的面點。地瓜粉是冬天自家曬的,選個大無蟲的地瓜,挑到溪邊洗凈,再打磨成漿用紗布過濾去渣,放到大木桶里待其自然沉淀。第二天上午會凝結成固態,倒去上面的水再把底下的漿塊曬干,這就成了地瓜粉。客家農戶幾乎家家都會在冬天做上幾十斤,送親友及自家三餐使用。汀華熟練地把雞蛋、鹽加入地瓜粉中,我盯著他放清水,這一步他特別小心,稀了或稠了都煎不出柔軟適度的雞腸面。趁著他打漿,我挽起袖子開始切菜剁肉,汀華愣了愣沒有再制止我。銹跡斑斑的液化氣灶點燃熱好油,汀華把攪勻的地瓜粉糊倒入鍋中,他一邊搖著鍋把糊煎成面,一邊和我聊起了高考志愿:“老師我想學醫,你看好嗎?”“為什么想學醫?”“沒什么,想把爸爸的病治好。”雞腸面的香味慢慢散出來,汀華卻突然沉默了………… 我停下手中的活,回頭看著他:“是不是很喜歡吃雞腸面啊?看你煎得這么熟練。”“嗯,每次我期末考了第一,奶奶就煎雞腸面給我吃,太香了!”“炒著吃還是泡湯?”“都好吃,小時候拼命讀書想考第一,就為了能吃上雞腸面。”我鼻子微微發酸,大山外面的孩子追求名牌時尚,他卻為一碗雞腸面幸福不已。客家以興學為樂以讀書為本,以文章為貴以知識為榮,家中再貧寒也要極力供養孩子讀書。這樣的信念支撐著汀華一家,成為他們的希望和力量。 屋里突然傳出“哦!哦!哦!”的大聲怪叫,汀華停下切面的刀,抱歉地看著我:“老師別怕!我爸鎖著呢,肯定聞到了香味才鬧的!”煎好的面汀華切得很用心,細長的面酷似剖開的雞腸,整齊地堆在砧木上。“老師,冬天讀書晚了全身冷冰冰的,吃上一碗最來勁了!”“這么好吃,老師口水都讓你說出來了。”“嘻嘻嘻嘻”,我搶過鍋鏟炒起了餡料和雞腸面,汀華靜靜地在邊上看著,紅了眼圈沒有再說一句話。 午餐非常簡單,一盤青菜一盤炒的雞腸面,一盆肉湯泡雞腸面湯還有兩碟腌菜和酸豆角。汀華打了肉湯要進房間喂父親,奶奶搶著端去,內屋傳出喝湯的稀嘩聲和盆子落地的響動。“老師吃,有這么多餡料炒肯定更香!”我盡量把肉都打到他碗里,他又默默把肉夾到奶奶碗中。我叮囑著填報志愿的注意事項并努力地吃著,拒絕了所有學生的謝師宴,唯獨無法對汀華祖孫說不。 送我到山腳車邊,汀華拉著我的手不放,我拍拍他笑道:“傻孩子,去上大學又不是不回來了,等過年我還來吃你做的雞腸面!”“老師…………”“什么?”“我從來沒有叫過媽媽,讓我叫你一句媽媽好不好?”“好!”我輕輕抱住這個比我高出一大截的孩子,半天后聽他小小聲叫了句“媽”,淚水打在我后背,滾燙滾燙。 轉眼,汀華就大三了。這三年期間他只匆匆回家過一趟,所有的假期他都在打工,我沒有如約再吃上他煎的雞腸面。坐在飯店酒家夾起雞腸面,腦海里就是汀華瘦高的個子站在山腳,漸漸遠去的身影。 貧寒的日子里,客家人骨子里“崇文”的信念決定著汀華努力的方向和希望。“子弟不讀書,好比沒眼珠”,有書讀只需要一碗雞腸面就能撐起祖孫倆巨大的幸福,伴著他們熬過所有的苦難和艱辛,因為明天充滿了希望! (董茂慧 文/圖)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