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我泡一壺清茶,捧一卷詩書,古詩詞中拂來縷縷涼風,借以消夏,自得其樂。 且看,唐時李頻是如何之《避暑》?“當暑憶歸林,陶家借柳陰。”我度入他的詩中,他隱入陶潛柳陰,各有各的去處,各尋各的清幽。“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蟬的鳴叫,應和著詩人的歌吟。頻頻轉動的風扇,似也在贊許著詩人的悠然。“白日欺玄鬢,滄江負素心。”看到“滄江”詞,暑氣正升騰。隔著江遠,甘脆搬出木腳盆,放上一桶自來水,丟進兩塊冰塊,把腳泡在涼水中,仿佛滄江濯足,一股清涼從腳底浸入心脾。“神仙倘有術,引我出幽岑。”李頻的神仙術,學來之后加以改造,竟是避暑一法,妙不可言。 徐凝避暑,與李頻異曲同工。要么“避暑臨溪坐,何妨直釣魚。”坐在溪邊,溪水潺潺,一邊避暑一邊釣魚真舒服。要么“避暑長林下,寒蟬又有聲。”茂密的樹木下避暑,愜意地聽著知了的晚曲。 此時此刻,我最與白居易的消暑方式接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平心靜氣,涼意頓生,再迎著臨窗的習習清風,更添心中的怡然自得。不同的是,先生坐在唐時院中,我置身于寒舍陽臺。白居易還有詩為證:“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心靜自然涼”確實是一劑消暑良方。 難以達到的是李太白的境界。且看他————“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酷暑逼人,他懶得搖扇,干脆脫了衣服和帽子,一絲不掛地在山林中。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這才是性情李白的真性情。 心一靜,身自涼,詩歌如清風,徐徐拂來,絲絲縷縷入懷。“六月清涼綠樹陰,竹床高臥滌煩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綠蔭如蓋的大樹之下,山林成為了天然的空調,清風拂面,鳥鳴幽靜,撥弄素琴,諸事清涼。“干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簞空。琥珀盞紅凝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翠竹、紅蓮圍繞的水上建筑,開敞通風,讓鋪設的竹席自然生涼。陳設、器具也都很精致,盛酒的是紅琥珀杯,掛的是晶瑩的水晶簾。好一幅五彩納涼圖。“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傍晚的荷池,池邊的小草搖頭晃腦,向詩人報告“風來了”。詩人急忙敞開衣襟,企圖把這陣西風全攔住,不讓它溜走一點,好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涼風………… 不知不覺間,窗外已是華燈升起。仰望浩翰夜空,一輪明月送秋波。恰似秦觀吟哦:“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蓮池自在香。”攜杖出門去尋找納涼圣地,畫橋南畔,綠樹成蔭,坐靠在胡床之上愜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參差的笛聲響起在耳邊縈繞不覺,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說:書中也有清涼國。 此刻,老婆燉好的綠豆南瓜湯也飄來清香。掩卷入室,詩香伴佳肴,倒上一杯冰啤酒,再酷的夏,已被收斂。何須“愿尋五百仙人去,一世清涼住雪山”,只要能平心靜氣,自然有“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詩畫,也能得一個“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的優雅睡眠。 (施崇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