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想到領導那么忙,還記掛著咱們這個小山村。” “沒想到政府想在了我們前頭,組織這么多人幫我們賣梨,今年的梨根本不愁賣。” “沒想到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政府的這種工作作風我們非常歡迎。” ………… 天天瀏覽新聞,常看到各種“沒想到”。總結群眾“沒想到”的情形,主要有這么幾種:某地領導到偏遠小山村、小街巷、小企業視察;某地領導對某困難戶表示關心;百姓到政府求助或辦事,很快辦成;政府主動向百姓、企業提供某種幫助等。 “沒想到”看多了,不由想到:群眾這個“沒想到”,那個“沒想到”,我們是不是應當從中想到點什么呢? 一個小山村的村民“沒想到”地方領導竟肯光臨,走后竟然還記掛在心頭,這固然反映了領導干部深入偏遠地區噓寒問暖的好作風,但是不是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此前當地的領導班子不經常下鄉?因為,如果領導下基層是一種常態,百姓見得多了、聽聞慣了,就不會“沒想到”了。還有,如果一個地方的政府平時經常想群眾之所想、主動幫群眾排憂解難,為民辦事效率高、效果好,群眾早已司空見慣,恐怕也不會在接受政府優質服務時,老感慨“沒想到”了。 所以,群眾常常“沒想到”,說好事是好事,說明領導干部和政府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了,他們喜出望外;說不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說明有的地方平時的工作還有疏漏,有的領導干部還沒有真正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 如果我們再想多一點,群眾常常口稱“沒想到”,是不是還折射出一個問題:群眾的主人翁意識還有待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安排還有待完善? 一個地方的領導班子經常下基層訪貧問苦,把困難群眾掛在心頭,本來就是作為人民公仆應有的情懷、應盡的本分,不是額外的義務,更不是對群眾的一種恩賜;同樣地,積極、主動、高效為民辦事,本來也就是人民政府、服務型政府應盡的職責,不是什么分外之舉。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不但有權享受政府的服務,還有權監督政府的工作。政府的服務工作做得好,是理所當然,無須受寵若驚、感恩戴德;做不好,還要監督之、追究之。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三進下黨訪貧問苦,如今已傳為佳話。只有干部和政府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和服務本領,平時多想到百姓的“急難愁盼”,多想到偏遠地區困難群眾的生計,多想到為百姓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不搞偶一為之的作秀,使走訪幫扶等行動形成一種制度化的常態,讓群眾能常常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才不至于為群眾雪中送炭時常常讓他們“沒想到”。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群眾高度信任干部和政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能馬上想到找干部和政府,而不是消極坐等“沒想到”的到來。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可以說,政府和干部為群眾想到的越多,群眾沒想到的就越少;反之亦然。但愿今后媒體上的“沒想到”句式越來越少。 (黃琳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