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楊梅,我是有陰影的,源自童年時的吃傷經歷。 鄙鄉土質屬于南方紅壤,據說很適合楊梅生長。但或許是品種原因,我記憶中的楊梅,個頭不大,還挺酸的————至今提起,依然會不自覺地口舌生津。楊梅摘來,先用鹽水殺過,再撒上一把白糖。即使如此,依然難掩其酸,但我們還是甘之如飴,一通狂吃。放縱很快樂,后果很嚴重,當晚,我的牙齒酸得連豆腐都咬不動。 領教過威力之后,對楊梅以及一切梅子制品,我都敬而遠之。 然而,生活在南方的我,人生中又怎么能逃得過楊梅呢?我對楊梅的態度,也從退避三舍,到淺嘗輒止,繼而躍躍欲試,終于,不得不承認,是的,夏天就該吃你。 芒種過后,楊梅陸續上市。此后,在大約20天左右的時間里,楊梅絕對是各路水果攤里的C位,無可撼動。 當然,這個地位的確立,也是經過一番爭論。夏天水果那么多,閩人夸荔枝,吳人愛楊梅,總有好事者,想分出高下。偏偏兩方陣營的粉絲都很大牌,荔枝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家喻戶曉;楊梅這方有李漁的吹捧,“南方珍果,首推楊梅”。 宋人筆記中曾有一個故事,說閩浙兩名進士各夸家鄉風物,福建人夸荔枝,浙江人贊楊梅,爭論到后面,最終留下“閩鄉玉女含冰雪,吳郡星郎駕火云”名句,達成和解,皆大歡喜。 其實,還是周亮工看得明白,他在《閩小記》里坦言,“尤物必不產一地,荔閩,楊梅三吳,蘋婆北地,同能不如獨勝,故各散處以自異耳。三君相見必莫逆于心,乃世人紛紛…………較量其孰勝,愚亦甚矣。”他的意思很簡單,天下的好東西都有定數,所以不必爭高低,只要在合適的時間吃合適的“尤物”即可。 楊梅如此,荔枝亦如是。 著名吃貨蘇軾聰明絕頂,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為官杭州時,他就說,“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貶謫廣東時,他就大談“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蘇東坡絕非食言而肥,只是他在合適的時候吃到了合適的東西罷了。由此可見,對水果而言,因時而食,因地而食,是多么的重要。 過去,家鄉水土流失嚴重,后來經過治理,如今廣種楊梅,號稱花果山。據說,引進的品種就是東魁楊梅,個大味甜,一口塞進嘴里,汁水在口中爆炸,極為過癮。 楊梅吃不完,可以泡楊梅酒。 鄙鄉長汀的楊梅酒,是用高度白酒泡制,具體做法不知,但一點酒味都沒有,入口極順。有一年回鄉,一不小心多喝幾杯,倒頭大睡,次日起來,竟能神清氣爽,真是怪事。 (余西)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