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鄉間有畝田了。 這來自于和支部同志一起參加“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認種了南平市延平區鄉村的田地。 曾幾何時,“城里有房,鄉間有田”是許多人的夢想。現實中,要么城里人有房無鄉里的田,要么鄉里人有田無城里的房。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鄉“圍城”現象愈發明顯。一些城里人厭倦了快節奏和喧囂的生活,鄉村的田園牧歌就成為詩和遠方。渴望在疲憊時到田間地頭走走,吸吸帶著泥土芬芳味道的清新空氣,吃吃自種的無公害食品,感受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云野鶴時光,放松心情。特別是從農村出來的新一代城里人,田地還是治愈鄉愁的一劑良藥。 而一些鄉村農人,卻渴望著洗腳上岸,進城爭取更多的致富創業機會。為了富起來或成為“城里人”,他們無奈地拋下生于斯、長于斯的那片土地,選擇務工、送外賣、開店經商等行業。盡管可能收入未必高,但多數還是比種田掙得多,來得快,更能實現目標。 即使沒有成為“城里人”的宏偉目標,也不得不選擇暫離田地,趁身強力壯時在城市里淘一把金,為培養孩子和蓋一座新房效力,待年老力衰了,再回到鄉間安度晚年。 被拋下的田的命運也隨之而變。一種是被流轉出租,一種是被拋荒。前者歸途大略一是繼續種糧;二是改種各類瓜、果等經濟作物;三是歸整成片,成為現代觀光休閑農業;四是建棚作為現代產業化農業用地。后一種選擇,一無所獲。 種田除了老天要賞風調雨順,還得弓腰承受著風吹日曬雨淋、蚊蟲螞蟥叮咬等考驗,個中滋味,甘苦自知。如此一季起早貪黑,五谷豐登換來也只是薄利。這兩年疫情和國際局勢等多因素疊加,石油一路上漲,農藥、化肥等價格只得跟漲。糧食系千家萬戶的剛需,慎漲。農民收益稀釋攤薄了,種田的意愿隨之下降。 糧田被擠占和拋棄,直接影響了產能。基辛格說,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問題非同小可,黨中央一刻也沒有放松。我國如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除堅守耕地紅線、興修水利、扶持補貼、政策激勵等大招外,藏糧于技的戰略發揮了很大威力,以南方水稻為例,經過一代代農業科學家的艱辛攻堅突破,優質種源這塊“芯片”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里,大大助力產量提高。近年,福建還率先攻克了再生稻技術,可多收一季稻谷,相當于復制增長了一部分水田面積。 盡管如此,但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排名在126位以后。而各種災害并沒有斷過,我們幾十年來卻波瀾不驚,豐衣足食,創造了人間偉大奇跡。 老一輩人,對饑餓的記憶是刻骨銘心,之后的人們,越來越淡。至“80”后,挨饑一說似乎天方夜譚。其實,饑餓在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只是不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幸運,并非上天的垂青,而是因為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敬業愛民的科學家,有穩定的大好生產局面,有辛勤勞作的農民。 網絡經濟時代,在鼠標和手機上點一點,油、米和各種美食都會送到家里,躺平就能喂飽肚子,城鄉的許多年輕人幼稚地認為“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無糧“何不食肉糜”,糧食危機這根弦早就拋到九霄云外。這個群體當然也包含年輕黨員,“80”“90”后們已成為基層黨組織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意識導向尤為重要。 今年又冒出了一個不利因素,俄烏都是產糧大國,激烈沖突必影響兩個國家的糧食生產,對世界糧食供應將帶來不小的沖擊與挑戰。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無疑是憂患意識的具體落實,也是治愈一些人“麻痹癥”“幼稚病”“幻想癥”的良方,一舉多得。近的來說,提高糧食生產,增加儲備,增強抗擊風險能力。讓廣大黨員深入了解農村,親身體驗糧食生產的艱辛;遠的來講,通過勞動教育,更深切樹牢糧食安全意識,更深刻認識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的極端重要性。不論哪一點,意義都無比重大深遠。 人勤地不懶。土地永遠是誠實可信和不可欺騙的。我們唯有俯身向大地,精心耕耘鄉間這畝田了。 (羅錦生 作者單位:福建省公安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