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子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形狀不一,大小不等,但功能都一致:可以正衣冠、可以飾妝容。 通過照鏡子,讓我們看清一個真實的自己。面對鏡子,讓我們不斷地“修整”自己,讓自己更加“整潔”和“清楚”。 兒時的我特別調皮,除了喜歡下河摸魚和上樹掏鳥外,還喜歡模仿當下“樣板戲”中的人物。那惟妙惟肖的走姿和神態,引人捧腹大笑。 有一回,一位殘疾人從我家門口路過。他蓬頭垢面,佝僂駝背,身體斜壓在一根臟兮兮的竹杖上,在路上“一起一浮”地走著。 那走姿著實好笑,平坦的路面怎么在他腳下就那么高低不平呢?少不經事的我便刻意模仿和放大這個動作,在他后面“一跳一顛”地跟著走。 這一幕剛好被威嚴的父親看到,他當著眾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打了我一巴掌。 父親說:“八十不笑人疾。”看我似懂非懂,父親接著解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人到了八十歲都不能嘲笑別人的殘疾。 父親只打過我這一次,但我一生都難以忘記。父親的那一巴掌,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立在我面前,不管身在何處,我懂得了尊重和珍愛他人。 還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我在部隊參加參謀集訓,有一名教員不但課上得好,他胸前插著的三支鋼筆也格外引人注目。 一般的人都插一支或最多插兩支筆,這插三支筆的人肯定“不一般”。 出于好奇,我課間休息忍不住問道:“教員,您插這三支筆是有什么寓意吧?”教員哈哈一笑,向我講起“三支筆”的來歷。 他原來在司令部工作,一次記錄首長口述命令時,剛進行到一半,鋼筆突然沒水了。他急忙抽出第二支筆,可沒寫幾行字,這支筆也不爭氣地“罷工”。這時候,教員急得大汗直冒………… 從此以后,教員不管走到哪里,他的上衣口袋里始終插著三支鋼筆。 教員的三支筆就像一面鏡子擺在我面前,我懂得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集訓結束后,我引以為鑒,在上衣口袋里多添了一支筆。這種習慣一直沿襲至今。 時光流轉,鋼筆已然換成了水筆,卻仍是日夜陪伴我的“老友”,讓我工作起來熱情又從容,讓我養成了“爬格子”的習慣,記錄下許多珍貴的點點滴滴。 這些年,我與同事們一起編寫的戒毒故事書《歸途》,社會各界反響良好。該書還榮獲“福建省委政法委‘十佳’新媒體作品獎”。如今《歸途<二>》也已交付印刷,即將與讀者見面。 我總覺得,父母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又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是什么品行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出好的榜樣。教育孩子要文明,父母就不能講粗話;教育孩子要節約,父母就不能浪費;教育孩子要孝敬長輩,父母就不能虐待老人。 別人是自己的鏡子。“學他人所長,補自己所短。”經常看看別人,然后再對照自己,你會在陡然之間成長不少。把別人的經歷,轉化為自己的財富,你會更加成熟。別人走過的彎路,自己要善于吸取;別人犯過的錯誤,自己要時刻牢記;別人受過的苦難,自己要盡量避免。 領導是部屬的鏡子?!皩⑿苄芤粋€,兵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會帶出什么樣的部屬。一個單位的領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這個單位各方面的工作就差不到哪兒去。反之,一個單位的領導思想僵化,目標模糊,這個單位各方面的工作就一定會停滯不前。英明的領導,會帶出能力出眾的部屬;愚鈍的領導,會帶出能力平庸的部屬;優秀的領導會讓部屬跟著一起優秀,拙劣的領導會讓部屬跟著一起拙劣。 ………… 人生猶如鏡子,鏡子照亮人生。一面面鏡子可以穿透現象看本質,顯露人生百態。從不同的角度對照,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有時間拿出鏡子多照一照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會悟出很多人生哲理,給未來人生之路帶來啟迪。 (汪志遠 作者單位:廈門司法強戒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