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馬長山《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 □黃麗云 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變革,是我國法治建設中充滿技術含量的話題。3年前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一個講座上,我就聽過馬長山教授滿眼放光地縱論數字法治建設。今天轉述這些,你可能感受不到這番多年前的話在當時的醍醐灌頂。這本《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收錄了作者近年于《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清華法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數字法治研究學術論文,是一部極具新創見和影響力的專著,為我們大體勾勒了數字時代法學變革的基本樣貌。 《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共分“數字時代的法學變革”“數字時代的法律變革與權利保護”“人工智能應用的法律規制”“數字社會的智慧治理”等篇章,對智能互聯網、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等命題展開種種隱含的理論脈絡,開啟虛實同構時空、多維學科的對話與探討,不僅擴充了現代法治的涵義,更為積極的意義上,或許是擴充了法治的功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探索和回應數字時代的種種挑戰和全新問題。 撰寫《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是需要智力和精神意義上的寫作雄心的。這里涉及的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算法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知識,即使不需要投身其中,去做親自操刀、設計算法之類的操作,但也必須掌握和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知識與理論,更主要的是能夠深刻理解信息技術所產生的法律關系及其社會后果,能夠從法學維度出發融合計算機、數據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跨專業知識和理論,提出數字法治的邏輯要求和數字治理的新趨向。誠如作者所言:這些新興技術及其應用領域,對我們法律人來講學科跨度太大。大量閱讀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相關文獻,幾乎都是在看天書。但既然默然回避不能解決問題,自持守成沒有出路,那么,我們就只能果敢地、一點一滴地去思考和面對。作者面對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的巨大難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對數字社會前沿學術問題“念念不忘”的“必有回響”,體現在書中那些力透紙背、如芒在刺的文字,許多的論述都出乎我的意料,令人過目難忘。 首先是問題的提出,我們知道,在法治傳統理論中,有戴雪的“法治三原則”,富勒、拉茲、菲尼斯的“法治八原則”。但不管是“三原則”還是“八原則”,都是從物理時空的法律運行中抽象出來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社會與人的數字屬性和虛擬時空。當今我們正經歷的數字革命,開啟了萬物相連、高效智能、人機互動的智慧社會,孕育出顆粒度極小、多樣性很足的微粒社會,面臨著“雙重空間的生活邏輯、人機交互的工作場景、數字人類的全新面向、建模算法的價值偏好、代碼規制的制度化應用”等全新問題,現有法律制度遭遇日益頻繁的“破窗性挑戰“和“創造性破壞”,如應對不及時不精準,將可能產生嚴重的體系性、機制性、普遍性后果,修復的代價將十分巨大。 比如,公民個人隱私因個人數據的獲取和共享便利而受到威脅,自動駕駛引發交通事故,智能機器人可能危害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人工智能生成物引發著作權糾紛,網絡安全面臨新的風險挑戰等,這些都已經從科幻式想象的“偽問題”變成當前法學研究的“真問題”,但既有法律規范難以有效涵蓋和調整新的法益,既有規則邏輯的解釋力日顯困難,既有司法解紛機制遭遇明顯障礙,如何化解這一波由“科技革命”引發的法律風險,有太多問題、命題、法理需要研究、提煉和重塑,倒逼著涵蓋法學理論、規范制度及司法實踐的法律變革。 其次,一個好問題只是開始,從好問題到好答案,注定是長長的路。在智能互聯網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十分短暫,也便造就了一個“生下來就落后”的年代,要加快適應新時代、融入新時代、重建新時代。要經歷一個長期、復雜的試驗探索、規則提煉、命題驗證的轉型升級,經過研究理念的轉變、知識譜系的更新、理論邏輯的重建、教育模式的探索,增強法學與技術的對話合作,促進法律與人工智能的雙向融合。 那么,好答案在哪里呢?這是一個沒有預設藍圖和結果的探索過程。作者提出,要確立新型正義觀,構架新型權利義務關系,推進權益的平衡共享發展,構建一體融合的法律體系,在更高、更抽象的層面上來整合并達致現代性法律與智能互聯網新型關系的法益共識。要更多地采取技術主義路線和策略,把法律規則轉換成與之對應的法律技術化規制,塑造高度自主的精細化治理秩序,實現規則精細化、正義場景化、治理平臺化。同時,還要促進執法司法的智能化發展,嵌入風險控制的制度機制,防控新技術的負面后果、智能互聯網的異化發展、文化價值的流失。要立足“共建共享”理念的制度變革,保障數字社會的“第四代人權”等等。 數字化是中國崛起、彎道超車的重大機遇。從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的戰略部署,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的“數治”新范式探索,都是一個質變而非量變的過程。同時,“數字公民”提案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全國“兩會”上,數字人權基本理論、數字法治政府建設、人工智能法學理論等也成為熱門研究課題。未來已來、大勢所趨,這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答錯了、答慢了,都等于在后退。 這本《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還帶來我一種讀書方法,就是當你在做一件很喜歡、很有價值、富有挑戰的事情時,你找到了自己,眼里就容易有光。我在讀《邁向數字社會的法律》時,反反復復讀了兩遍,在中途即便是讀不懂,也硬著頭皮把那些很難啃的硬書啃下去,后來發現自己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甚至還能寫出2篇相關的研究文章。也許,讀書是有功用的,但讀書本身就是樂趣,它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讓你在其中慢慢撐大自己的精神世界;它還是一個拒絕讓心靈堅硬和麻木的旅程。愿你分享這份美好,愿你我彼此眼中,有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