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了,脫下西裝革履,愛穿起寬松的休閑布衣和布鞋。布鞋,對于上了一定年齡的人來說,恐怕并不陌生。說到“布鞋”二字,我便會想起小時候母親一針一線縫制布鞋時的身影。那時,家里8口人僅靠父親每月70多元的一份工資維持拮據的生活。那些年要想買一件新衣服、穿雙新鞋常常是種奢望。為了維持生活,節省開支,母親每年都要為我們做布鞋,我們兄弟姐妹都是穿著母親做的布鞋長大的。 母親有一個專門用來做布鞋的簸箕,里面放著針頭繩線、頂針、錐子和大小不一的布塊等做鞋工具。做布鞋是既辛苦又繁雜的勞動,需要好幾道工序。首先要納鞋底,納鞋底先要打布殼,母親把破布、殘布,不管是黑的、藍的、白的、花的都收集在一起,洗干凈曬干。然后找來一塊門板,把事先打好的漿糊,均勻地涂刷在上面,接著把一塊塊破布拼湊一起粘在上面,然后在上面再涂上一層漿糊,又粘上一層破布,直至粘上數層,達到一定的厚度才算完工。布殼打好曬干后,母親根據我們每個孩子腳的大小尺寸,開始剪鞋樣,搓鞋繩、納鞋底。納鞋底也是又細又苦的活,母親把剪好的鞋底樣摞在一起至少四層,然后一針針地納。布鞋做得好不好,關鍵要看鞋底納得牢不牢,針線越細越密,鞋底越經久耐穿。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母親一有空閑時間就納鞋底,特別是每年快過年了,為了孩子們有新鞋過新年,母親總是加班加點地趕活。晚上是納鞋底的好時候,我們常常在一旁看書做作業,母親就聚精會神地納鞋底。當我們兄妹幾個入睡后,陪伴母親的永遠是一盞如豆燈火。母親上一針下一針地納鞋底,不時將針在頭發里擦擦,藉頭上分泌的油脂來起潤滑作用,便于拔針。柔和昏黃的燈光映照著母親慈祥的面容,燈光里我看見媽媽的兩鬢慢慢地生出銀發。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媽媽總是一直在忙碌著縫呀、納呀,把辛勞和疲倦織納進她的額頭、眼角,用自己的黑發銀絲縫制希望,把幸福、喜悅一縷縷納成對子女的期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親做的布鞋、縫的衣裳為什么格外溫暖,因為針針線線都有她的目光和手溫,每一個針腳都藏著她溫柔的心跳。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我讀起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便會想起母親佝僂著背在燈下做布鞋的情景,想起母親那雙飽經滄桑、布滿皺紋的雙手,母親把對子女的關愛一針一線地納進厚實溫暖的鞋底,慈母的愛象涓涓細流,流入我的血液中………… 一個人長大后,才會體會到還是媽媽納的布鞋美。正如那首《中國娃》里面唱的:“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隨著閱歷的增加,更加理解了母親的那句“穿布鞋走正路”蘊含的人生哲理。無論身在何處,一雙飽含親人祝福和惦記的布鞋,盡管走的是縱橫交錯的路,心懷感恩,就不會走偏走錯。 (楊懷榮 作者單位: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