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部分,首次以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并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當前,市域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匯聚節點,往往也是重大矛盾風險的集聚地,如何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一大課題。為此,三明市要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創建為契機,根據《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的要求,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作用,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改革,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一、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凝聚市域社會治理合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政治引領既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特色,更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加強政治引領。如果沒有政治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就失去了本質屬性、丟掉了靈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來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要高度重視政治引領在社會治理中的決定性、根本性作用,切實把政治引領貫穿于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充分發揮黨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落實領導社會治理工作職責,推動社會治理融入社會發展全過程,及時研究解決社會治理重大疑難問題。 二、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增強市域社會治理定力。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當然也應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一是要注重科學立法,豐富市域法治供給。繼續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難點重點問題,尤其是要探索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度,以良法促進善治。二要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三要優化法治服務,增強群眾滿意度。繼續推進現代化司法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注重精準服務、均衡覆蓋,保障好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四要創新法治宣傳方式,提升全民法治素養,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治的強大力量,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三、發揮德治教化作用,促進市域社會治理內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國無徳不興,人無德不立;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和生存耐性”。治理時空有界,道德力量無窮,道德教化是培育市域社會治理內生動力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加強道德教化,提高城鄉居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讓市域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在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當前,應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提升德治能力的重要抓手,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作為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方式、發揮德治教化的重要舉措,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廣泛凝聚各級資源,帶動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提供志愿服務、參與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激活社會治理內生力,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局面。 四、發揮自治基礎作用,激發市域社會治理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重要論述為接下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社會治理要從以前的單打獨斗轉變為多元互動。為此,要充分調動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要推動發揮村(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建立由基層黨組織主導、整合資源力量、平戰結合、為群眾提供有效服務的新機制;二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紐帶作用,完善黨建帶群建、群建促社建的制度機制;三要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作用,解決群眾多元多樣需求;四要推動群眾自發性組織發揮正向作用,促進其依法依規參與社會治理。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五、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也曾指出,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智治”已經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標志。要充分發揮“智治”的作用,就必須加快市域社會治理智治建設,打造一體化的城市數據中心(城市大腦),推進現代科技與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以破除各級政府及部門條塊、內外、上下數據壁壘,最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 (李小立 廖清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