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源于生活。人之生活,向往美,重情意,存情懷,十分必要。生活若缺乏文藝,定會乏味。美文善藝,值得相隨。從文藝者,在事、情、理之中,用心用情感悟,能述成著,進而啟發讀者,實為益事。近來閑時得緣品讀福建省美協主席王來文先生的《來文隨筆》,感受著者筆中“對文字充滿敬仰、對寫作充滿敬畏”的追求之余,在“畫里散步”中悟美,從“今賢雅敘”中讀意,隨“文心散墨”中品情,實是件興致之事。品味《來文隨筆》,從文字間感受“美”“意”“情懷”,文緣際遇,收獲美的啟迪。 志心向美。志心耕耘,向美而行。日常生活里,通過欣賞有形的城市建設或物質形態去發現美,或接受無形的文化涵養和社會美育,都為必要。《來文隨筆》一書“畫里散步”輯名本身充滿美感,從書中篇文的諸多表述中可感受到融合美育,讀來有助于發現美、留住美、創造美。比如,行文中諸多類似書為心畫、尚意審美、文質相兼、古拙樸厚、亦工亦放、妙得神情等表述,充滿美的意蘊。又如“動態美感,神采與情態的完美結合”等,提供了廣闊的賞美視角。還如作者在《美人如詩 佳作如織》中直抒志趣,我亦是愛荷戀荷畫荷寫荷之人,荷是我藝術生命的符號,是我心靈的情人,至真至性至心。引而思之,向上向善的生活,理應有以美潤心之志,培育審美之趣,在矢志向美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行美重意。世間重美意,美行必意重。生活,走自己的路,需秉持重情重意的價值觀念,涵養樂觀尚美的精神風貌。書中論述“尚意”審美,言及“法度中有意態、有意趣”,提倡美的追求。“今賢雅敘”輯名,凸現了“雅”之美意。書中“藝術之真”“筆尖上的修行”“擇一藝 終一生”“藝者的使命”等文之主題,洋溢向善求美的睿智,真意感人,引人深思。作者在《擇一藝 終一生》文中表意,“文化是浸染出來的,藝術是熏陶出來的”,這是我對文脈傳承的體悟,也是我常常說起的一句硯邊藝話。從上感知,美藝之事,意趣相融相生,豐富的文化和藝術情感內在充盈真意韻味。 為美情懷。美在常為,悟理懷情。書中談美,摯感動人。細讀,能感受字里行間蘊藏的“美”心情懷。美是“藝術之真”,了悟“詩意田園”,修煉“游藝神通”。美是“幾分幽邃”,心懷“紙上云煙寄鄉愁”“古老的文化鄉愁”“回眸鄉愁”,讓濃濃鄉愁在“文心散墨”中“潑墨交響”,鄉愁的情懷將歷久彌新。美是心靈善遇,“情真更抱樸”,暢談“古意情懷”,守護“原野鄉情”,處處飽含“情”之心思。作者在《藝者的使命》中抒懷,一個真正的具人文情懷的學者型藝術家,既要有技,還要有人文素養、人文情懷、人文關懷。由此思索,美好生活的愿望,需秉持善懷,情有所寄,投入真情、熱情、激情,修煉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讀書純緣, 閱讀怡情。好書,可架起“真善美”融合的橋梁,豐富人的精神滋養。讀書間若能獲得美育,實為裨益。 《來文隨筆》書中引述了弘一法師言“藝應以人傳,而不應以藝傳”,其旨意深遠,富含德藝雙馨之大美!“工夫在詩外”的藝術之道,理然也適用于讀書和生活。歲月悠悠,情愿未來“容我深情地回望”。生活向美而行,閑時多品美文,在志、在意、在情,有益人生修為,可作善愿而持之以恒!生活,持守文化自覺,心懷敬仰和敬畏,行為大智、大理和大情,當作人生態度和不懈追求。奏唱催人奮進的旋律,暢享春暖花開的天地。 (融坤)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