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家住河道邊上,每日放學歸家,必呼朋引伴到河畔灘涂嬉戲。親近水,對于每一個鄉村孩童,近乎本能。 長大后,離開故鄉,也遠離了童年嬉耍的水灣。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禪家也多有關于水的禪悟,其本質是為“凈”。所謂:凈,則心空。心中沒有凡俗雜念,心頭便了無掛礙,便得忘我。 因而,我們從中便感悟到水的內涵————明、凈、空。這既是水的特質,也是水的品格。 青源惟信禪師講到自己修佛悟道時曾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p> 這些年,我走過一些地方,也經歷過一些人和事。在我看來,水猶如智者,本無形,卻隨遇而安,隨遇成形。子曰“逝者如斯乎”,不禁讓人遐想;水本無色,卻折射異彩光芒,呈現不同的天地景觀。人們常言:“山水之美”,往往因水之濡染映襯,更增添了“遠道青山入夢來”的神奇瑰麗。 悟水之道,即是在感悟人生。從蒙童打量世界的新鮮好奇開始,有人告訴你,眼前是水,你便認識了水;有人告訴你,遠處是山,你便認識了山。于是,便心領神會,確信眼見非虛。因體悟膚淺,以至于“看山便是山,看水便是水”。 若干年后,隨著年齡閱歷漸長,在經歷了一番生活的歷練與挫折之后,便習慣于嗟嘆人生。面對紛繁人事,轉而變得謹小慎微、瞻前顧后,少了年少時的心無旁騖與奮不顧身。 設身處地,看山頗為感慨,看水亦多有嘆息。山自然不再是往日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平日里,開始計較得失,熱衷于評估哪座山更俊秀,評判哪片水最清幽,何處才是最理想的棲身境地,以便把握時機,占據有利地形,確保立于不敗之地。 面對一方山水,難免望了這山更望那山高,瞻前顧后,心中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終換來一身疲憊,一場虛空。 人生的悲喜,相比也大抵如此。一個人窮盡畢生心力,卻難以抵達理想境地,最后留下諸多遺憾。須知,人生之路道長且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在世,許多東西需要機緣,萬事俱備,自然水到渠成。用力過度,不如泰然自若、順其自然。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也自有規律,大江東去,淘盡的不只是英雄。 面對俗事紛擾,諸多計較,不如專心致志,踏實做好每一件事。返璞歸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定能求得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水之美,或低流清澈、激蕩悠長,或驚濤拍岸、濁浪排空…………這不正如,我們正在經歷的人生嗎? (韋聯成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