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貪腐而落馬的官員,往往對自己的第一次“伸手”記憶猶新。而且,經歷這個“第一次”時,他們的心理變化也是大同小異。 剛剛翻閱2022年8月17日出版的《中國紀檢監察報》,就看到這方面的一個內容。該報第8版刊登了云南省大理州以州公安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楊容案為鑒開展以案促改的專題報道,其中所附的楊容懺悔錄(節選),有這么一段:“第一次收到幾十萬元的大額資金,心里既緊張又害怕,不敢把錢拿回家,就藏在辦公室里。上班時心神不定,時常發呆。晚上睡不好覺,常常被驚醒,走在路上總感覺有人跟著我,有雙眼睛盯著我,這樣的折騰過了一段時間才消停下來。平靜之后,欲念又上升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淡忘了,害怕被追究的心理狀況消失了,一次次的收受賄賂讓我迷失了心智,最終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 我相信這是很真實的表達。一個人到了這個地步,認真反省之后,吐露的往往都是肺腑之言。以前,我還聽一個本地的落馬官員(和楊容差不多,也是個處級干部)說過,他的家境原本不錯,參加工作之初,根本沒想過要人家的錢。第一次收到一個老板給的一包錢時,很想立即追上去還給他,但老板跑得快,沒能及時追上,便想著第二天給他送回去。沒想到,接下來忙碌了兩天,心態竟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堅決要還給他,變得有些猶豫,繼而有點舍不得,最后決定鋌而走險收下它。就這樣,因為這第一筆錢沒有及時退回,這名官員從此膽子越來越壯,到后來,竟至收錢收得麻木了。 緊張、猶豫、留戀、熱衷…………可以說,大多數貪官從“第一次”開始到案發結束,都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關注他們的這種心理變化,用來教育其他干部,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這些貪官到了被“算總賬”時,他們對這“第一次”都是追悔莫及,直言如果當時把第一筆贓款退回去了,可能就不會再去收第二筆,也就不至于落得今日這個下場。 這話在相當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第一次破紀破法,在情節上雖然未必是最嚴重的,但從后果來說可謂最關鍵。正是因為有了“第一次”,人的僥幸心理便會迅速滋長,乃至無限膨脹;敬畏心理則被一點點蠶食,直至喪失殆盡。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扣準“第一粒扣子”,要走正人生的第一步,要以“轎夫濕鞋”的故事為鑒做到“慎始”。 正是因為“第一次”后果嚴重,所以,非常有必要提醒公職人員,如果有“機會”遇上這種“第一次”,務必認真對待,妥善處理。 突然看到一筆“飛來橫財”,對普通人來說,要做到視若不見、毫不心動,也許是不容易的。這也可以說是人之常情,所以,你沒必要為自己曾經猶豫了幾秒鐘而羞愧不已,留下心理負擔。關鍵在于下一步必須走對,那就是:在幾分鐘之內果斷下定決心,毅然把它退回去。 沒錯,就是幾分鐘之內,時間不能太久。大量的案例表明,如果你在短時間之內沒有作出這么一個決定,那么,你這第一筆不義之財,基本上就退不成了。在你手上滯留的時間越長,它的誘惑力就會越大。如果你當場沒退成,把它帶回家,你也許會面對這筆“飛來橫財”,心潮澎湃,激動難抑,隔一個小時就把它打開來看一遍,越看越心癢,越看越喜歡,越看越不想出手。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乖乖地把它留下來了。從此,你那道防線就這樣悄然被人突破了。而且,很有可能,今后你還會渴望再次遇上、多多遇上這等“美事”。 人性是很難經受外界誘惑的,除非你修煉到了圣賢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我輩常人,千萬別以身犯險、以身試法,而當時時自省、處處自律,面對物欲的挑戰,如臨大敵,如履薄冰,時刻不敢疏忽大意,以最保守最謹慎的態度抵制種種利誘。 廉潔自律其實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除了“三觀”要正,更多的是體現在行動上。記住:面對別人送上的“糖衣炮彈”,當機立斷是上策。毅然決然守住了“第一次”,遇上第二次、第三次,就有了更強的定力,形成了堅守的原則。如此歷經多次考驗之后,即使對方屢屢發動進攻,你也有足夠的心理素質鎮定應對,從容防守,永不破防。 (李偉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