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取心與平常心,似乎有點矛盾,其實可以兼容。 對待工作要有進取心。不管處于什么環境,積極向上都是一個人應有的態度。沒有誰喜歡與消極應付的人共事。唯有進取,生活才有希望,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有價值。《周易》有一句話擲地有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天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事,也應當如此,以剛毅的精神狀態,發奮圖強,永不停息。《荀子·勸學》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言下之意,即使是自身條件差的“駑馬”,只要不主動“躺平”,也一樣可以像駿馬那樣干成事,以此告訴人們要自我進取。唐代詩人駱賓王在《螢火賦》中寫道:“終徇己以效能,靡因人而成事。”強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事,不要老想著依靠別人。屈原老先生更是留下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寥寥數語,表達了自己哪怕身處逆境也要不遺余力積極進取的決心。正是因為一代一代人都看重進取心,肯定進取心,人類文明才延綿數千年而精彩不斷。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生活條件雖然好了,煩心事窩心事卻似乎不見減少。物質上的豐富與精神上的強大未必成正比。物質上,毫無疑問,我們遠超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但在精神上,有些人卻反而軟弱無力了。吃苦精神大不如前,樂觀精神逐漸消減,務實精神有所弱化…………總而言之,精神“缺鈣”現象顯得常見。何至于如此?實在沒理由。如果只因為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精神就這般松懈,放棄了艱苦奮斗的傳統,那么,也許哪一天,便可能遭遇難以化解的困苦。 “躺平”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選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我們不能保證隨時干上自己滿意的工作,但我們可以保證隨時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中的任何困難。若干年前,我也曾經被安排干自己很不喜歡的工作,但面對現實,我對同事說的是“兩個一秒鐘”的“理論”:只要在職在崗,哪怕連一秒鐘都不想多干,也應該努力干好最后一秒鐘。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治愈劑,堅持下去,一定能挺過難關。事后回想那段歲月,雖然當時特別辛苦,但邁過那道坎之后,這段經歷卻也值得回味,甚至可以視為一份財富。所以,進取,總是會有收獲;躺平,則必將一無所獲。 對待名位要有平常心。諸葛亮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為眼前得失所干擾,一個人才可能走得遠。面對名利,就應有這種清醒冷靜的態度。一個人對名位太熱衷,則難免心猿意馬,不僅不能安心干實事,甚至鋌而走險,為求名位而不擇手段,以至落入陷阱,墜下深淵。看看那些一路快跑、最終一頭栽倒的官員,不就是這種類型么?欲速則不達,想法多了、野心大了,在名位面前,反而可能事與愿違。 尤其對公職人員來說,名位未必能由自己掌控,就更應以坦然泰然之心對待。見賢思齊,對待名位,還真得選準楷模找對榜樣,不要跟錯了人走岔了路。有好幾個熟悉的干部,多年來一路鉆營,“進步”迅速,曾經讓多少人羨慕。可是,最近幾年,卻陸續看到他們接受紀委監委審查調查的信息。而另一位朋友,也是少年得志,年紀輕輕就走上了副處級領導崗位,但沒想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很多人以為,像他這種情況,定然意志消沉,得過且過,工作不在狀態。但恰恰相反,這么多年來,此君無論在縣里還是市直單位,一直對工作保持高度熱情,和新擔任領導職務的年輕人沒什么兩樣,著實讓人佩服。 在職場,退出領導崗位的情況大家還比較容易理解,像這位朋友那樣多年“原地踏步”的情況則往往被人另眼相看。也正因為如此,總是得不到晉升的人,心態容易出問題。所以,我時常提醒同事,工作到了一定階段,長期沒法“進步”,就得防止心理失衡問題。誰都不例外,包括我自己。就以我本人為例,在同一個級別轉了逾十年,也可謂是典型的“不進則退”型,如果想不通,看到別人三兩年一個臺階,一個個“后浪”從身邊擦過趕到了前頭,一不小心也可能心理失衡了。時間越長,我越覺得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理性對待崗位與進步這些事,務必保持一顆平常心。人生哪能“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知足常樂”也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實在覺得不如意時,多想想一些賢達,便知道這點得失放在歷史長河當中根本不算個什么事。就說當前被人炒得火熱的王陽明吧,號稱“五百年出一個”的牛人,按能力與影響力計算,人家的仕途其實也不算成功呢,竟然連個大明王朝的“班子”都沒進成。然而,陽明先生從不“躺平”,憑借他的“三不朽”,最終秒殺多少帝王級的人物?想深遠些就明白,人不應該為了當官而活,當官應該是為了多干實事,否則立馬就將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干好每一份工作、不虛度每一天才是人間正道。 什么時候該保持進取心,什么時候該保持平常心,要分得清楚,想得明白。千萬不要一時用錯了心,影響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李偉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