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在語文課本上,難忘當時的震撼與感動。之后我又無數次重讀,常讀常悟,常讀常新。史鐵生,這位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與死神打交道最多的作家,這位在最狂妄的年紀被奪去雙腿的青年,這位被病痛折磨日甚一日的漢子,以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以他在絕望中艱難尋求希望的過程,持續地感動著一代代讀者,其影響遠遠超越了文體范圍。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讀者了解并閱讀到這篇文章,每年都有讀者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壇。 《我與地壇》是長篇哲思抒情散文,全文約13000字,共分七節。史鐵生在《我的夢想》一文里說:“其實我是第二喜歡足球,第三喜歡文學,第一喜歡田徑。”在清華附中念書時,他是公認的運動健將。但,誰能想到幾年后,他的雙腿就癱瘓了呢?那年,他才21歲。對一個酷愛運動的人來說,失去雙腿的打擊有多么沉痛。一時間,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也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為了逃避眼前的世界,為了琢磨死與生的問題,史鐵生天天搖著輪椅去離家很近的地壇。在這座歷經四百年滄桑的古園,他開始把目光從自己投向周圍。也許是滿園子昆蟲與草木競相活動或生長的響動給了他鼓舞,也許是上班下班時園中的活躍與此后的沉寂給了他觸動,也許是在地壇遇到的人物各自承受的命運給了他啟示,也許是母親的默默愛護與猝然離世給了他警醒,慢慢地,他終于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人人都有他必須要承受的命運,任何人被拋到了這個世上就要好好兒活。 《我與地壇》中寫母親的部分,最為催人淚下。史鐵生用一種內斂的筆觸回憶母親,看似平靜如水,卻又內流激蕩。他反思自己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是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巨大的難題。母親疼愛他,也理解他,她終日為獨自待在地壇的兒子揪心,心神不定坐臥難安,卻只能自我安慰暗自禱告,只能小心翼翼欲言又止。 為了讓母親驕傲,本是史鐵生走上寫作道路的重要動力。可惜,等他用筆碰撞開一條路,再來地壇,他只能沉痛地默念:“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他終于讀懂了母親,可是母親不在了。 除了《我與地壇》,這本書還收入了《我二十一歲那年》《合歡樹》《秋天的懷念》《墻下短記》《黃土地情歌》《我的夢想》等20余篇散文,全面地講述了史鐵生輪椅上的人生故事。 史鐵生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他曾經自嘲“被種在床上”,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的身體與精神承受著無窮無盡的痛苦,他的文字卻始終平實、祥和、寬厚、溫情,兼具文學力量、哲學力量和人道力量,抵達一種能為我們常人所理解卻又難以企及的境界,是“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每一個人讀史鐵生,都能從中讀到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他讓我們明白,命運是不確定的,生命是不圓滿的,愛與希望卻是永恒的,別沉浸在苦難中,別痛失愛你的人。 韓少功曾評價他:“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易玲)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