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30日訊 既能做公益,又能賺返利(傭金),此類詐騙手段內核仍是“小額返現,大額吞掉”,近日,沙縣的黃先生在參與慈善返利活動時,結果被詐騙了9.5萬元。 沙縣的黃先生古道熱腸,雖然年屆六旬,但已經退休的他閑暇時熱衷于參加各類慈善公益、志愿服務等活動。5月22日晚上9點多,黃先生發現自己的微信被拉入了一個叫做“某某愛心群”的群聊。接著,就有人介紹,這是一個開展慈善活動的群聊,而且與一般慈善活動不同,參加這個慈善活動不僅能獻出愛心幫助他人,還能夠以慈善活動積分的形式,給參與人返利。群里的很多人則開始七嘴八舌進行附和,說自己參與這個活動賺了不少錢。 “做慈善還能返利,竟然有這么好的事情?”黃先生隨即在群里詢問具體要如何操作,這時便有人在群里發了一條網址鏈接,要求黃先生點擊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某某坊”的APP應用。黃先生按照對方指引,在APP內進行注冊登錄后,立即有自稱接待員及指導老師的人通過APP自帶的即時聊天窗口與黃先生聯系。接待員稱,該公益活動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才能夠開展公益活動返利。自稱指導教師的人則將黃先生的賬號拉入一個軟件內的多人群聊,隨后在群內發布任務。 黃先生發現,這位“指導老師”發布的都是一些視頻平臺賬號、公眾號賬號等等的關注任務,他很輕松就完成,并且獲得積分。但當黃先生詢問要如何將積分變現時,“指導老師”卻說,需要進行更多的慈善基金交易,才能獲得相關返利。對方還給了黃先生一個基金會的賬號,讓黃先生向這個基金會賬號轉賬,并向黃先生承諾隨后便會返還本金和返利。黃先生嘗試著向賬戶小額轉賬,對方果然把本金及返利打回了黃先生賬戶。 小嘗甜頭的黃先生決定跟著“老師”大干一場,于是便一次性向騙子提供的個人賬號轉賬3000元,沒成想這次對方卻沒有那么干脆的返款了,稱黃先生還必須繼續完成任務才能將本金和返利還給黃先生。于是,在5月22日至24日期間,對方又多次以“操作失誤”“賬戶解凍費”“系統維修費”等理由誘導黃先生匯款,6筆金額累計達到9.5萬元。當黃先生告訴對方,已經沒有錢再繼續進行操作時,對方又誘導黃先生到網貸平臺、銀行去貸款。這時候的黃先生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被騙了,急忙向公安機關報了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無論是做慈善還是做投資,都應當審慎甄別,仔細核實對方所謂公司、投資人員相關資質,不要隨意下載對方發送二維碼或鏈接要求下載的APP。當對方以各種理由,要求轉賬匯款或者投資、刷單等操作時,很有可能就是詐騙,應及時報警處理。 (記者 吳靜云 通訊員 李光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