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母親與年幼的兒子做游戲,面對一根棉簽在不折斷的情況下,如何將其擺成“三角形”,母親以為這道天方夜譚的題目一定會難住兒子,誰知小家伙不慌不忙地拿來兩個小鏡子,將其立起來,眼前即刻呈現出一個標準的“三角形”…………不少人從手機上看到這段小視頻后直驚呼:現在的孩子太聰明、太有想象力了! “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便是人生的思維”。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許多奇妙的種子,只要有陽光雨露的滋潤,都能開出絢麗的花朵。筆者在一個創意作品展覽中,看到可顯示牛奶新鮮程度的牛奶壺、可用來照明的“肥皂”、可以種植物的書桌…………這些爭奇斗艷的創意,大都出自青少年之手。它既有科技含量,又有人文關懷;既美化方便人們的生活,又低碳環保,具有廣泛的市場開發前景。在這些創意的背后,是好奇心的探索,是想象力的迸發。 無數事實證明,科學的進步、科技成果的涌流,無不同好奇心和想象力相伴相隨。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公雞行走時為何顛脖子?中科大一位教授經過觀察發現,公雞顛脖子能讓眼睛更精確地定位目標。好奇心催生了想象力,想象力帶來一項科學成果,時下這一成果被用于機器人設計,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機器人對目標的精準定位。 與成年人相比較,孩子的好奇心更甚,對事物的想象力也更豐富。但因其生活閱歷和知識受限,許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成年人看來難免幼稚可笑,有些舉動可能還帶有“破壞性”和“危險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簡單粗暴的態度,則極大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正確的態度是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積極因素并加以正確的引導。 在英國亞皮丹博物館,有兩幅畫引人注目,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當年一個名叫約翰·詹姆斯·麥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上小學時,麥克勞德想親眼看看狗的內臟,于是和幾個同學偷偷套住一只狗進行宰殺,卻不知這狗是校長家的。校長很是惱火,但他的處罰是要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圖。麥克勞德知錯認罰,非常認真地完成了兩幅圖,得到了校長的原諒。從此,他致力于解剖學研究。從學生近乎荒唐的舉動中,校長看到了閃光點,采取巧妙的處罰方式,可謂“點睛之筆”。這種寬容過錯的態度、尊重好奇心的做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倡導創新思維、鼓勵想象力的基因,在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賡續不絕。《論語》記載,子夏向孔子請教《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的涵義,孔子從繪畫角度將其解釋為“繪事后素”,即先鋪白底,再繪圖畫。子夏深受啟發,繼而進一步從修身的維度作出闡釋:“禮后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學禮樂,這一理念贏得孔子的贊許。研讀《論語》,我們便會發現,它并非出自孔子的一人之言,往往出自其弟子之口。正因為孔子思想開放,鼓勵弟子暢所欲言,才使得許多新思想、新觀點如泉涌流。從古至今,一代代大師鼓勵創新、肯定創新的導向,形成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盛況,使得多少奇思妙想的種子破土而出、開花結果。 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尤其值得呵護。現實中有的老師、家長時常陶醉于設計成長藍圖,準備標準答案,牽著孩子往自己設定的方向走。結果卻泯滅了孩子的天性,消解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豐滿的心靈離不開自由生長,創造性思維仰賴于點滴培育。如果我們深諳“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的道理,順乎孩子的天性,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在他們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多一些創造性思維,日后就能使他們成為創新型人才,沿著創新的臺階拾級而上,直抵夢想的頂峰。 (向賢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