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讀六年級的女孩桑桑是《那年春夏》的女主角,福建作家北辰以蠶兒在桑桑家中的漸變與在桑桑的學習經歷為并行不悖的兩條寫作線索,并且在兩條線索之間來回穿插,尋找內在共通點,揭示桑桑迷茫、無助、憂傷、敏感的內心世界。 她不知道憑借什么特長被心儀的重點中學錄取,她不知道為何媽媽爸爸疼愛弟弟遠勝于她,她不知道當惡意與傷害襲來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她不知道米驍為何明知被人算計還跟人家打成一片,她不知道考試成績與各種周末輔導班為何會在家長心中如此重要。她知道的不多,她不知道的很多。不知道不是全無問題,恰恰是充滿問題。如果要在桑桑面前加一個符合她身份的詞匯的話,應該是“問題女生”。一者,她有許多問題;二者,她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問題女生。行文之時,北辰筆尖透出明顯的無奈,為桑桑爸媽的不覺醒,為桑桑的悲傷。這種無奈與其說是北辰有意的氛圍營造,倒不如說正是桑桑成長的切實處境。 女孩桑桑靜默如蠶。我多次設想,如果我是桑桑、桑桑是我,我應該怎么辦。當桑桑明確告訴心理醫生,她是一條蠶的時候。媽媽反問她,那你認為媽媽是什么?桑桑的回答是:“媽媽什么也不是!更不可能是蠶媽媽。所有蠶變成蛹再變成蛾后,產卵結束,就死亡了。”回答至此,她還覺得不夠。“所有蠶寶寶都得不到媽媽的愛!”這是無懈可擊的回答,也是充滿憤怒的質疑甚至控訴。桑桑為何會一而再、再而三乃至長期以往確認自己就是一條蠶?原因在何處?爸爸媽媽的做法至少是原因之一。 這一問一答,頗具深意。那是桑桑的問題突破她單薄、瘦弱的個體,給了媽媽當頭棒喝。如果女兒真的是不言不語、不哭不笑的蠶,家長應該怎么辦?這是文學作品帶來的深思與捫心自問。從《一起等春來》《一個孩子的學校》到《那年春夏》,北辰的兒童文學創作一直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情懷。即少年不是空中樓閣中的少年,不是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少年,不是遠離當下社會現實的少年,不是理想狀態中的少年,而是身處成長某個階段、某種困境中的少年。怎么辦?北辰不動聲色地給出些許解答,而后故事在越來越大的雨聲與一遍又一遍重復的歌聲中結束。這是情節已經止息的創作,也是思考剛剛開始的創作。 開始意識到此前給桑桑的關心太少太少的爸爸,語氣柔軟了、開車時有耐心了。意識到分別即在眼前的顏老師,在畢業會演時淚濕眼眶,她會否意識到一直以來對孩子們太過嚴苛了?如果更早做出改變,如果做出更多改變,還可以怎么做?是有方法地給予愛與關心?是在許多時候找到合適的時機聽孩子傾訴亦或對她傾訴?是盡量淡化成績或特長給家中氛圍帶來的嚴重影響? 這是一部極具感染力的作品,它撞開人的心扉,把桑桑的哀傷與悲痛悄悄地安放于讀者心中。品讀作品時的心情,先是有些壓抑,因為女孩桑桑每走一步都很艱難;而后女孩陷入日復一日與蠶近乎一致處境的比較中,心情變得越發沉重;幸運的是外婆來了,替前往醫院照顧弟弟的爸媽頂崗,有外婆的呵護與關心,筆者的心也因之明朗許多,這是難得的美好;考試了,考試了,在多所學校參加特長生考試均沒有上榜,讓人心情為之低落、滯重;終于畢業了,畢業是感傷的季節,然而在桑桑這里畢業如同逃離,逃離當下的陰霾,期待前方若有若無的陽光。 《鳳凰花開的路口》響起的時候,桑桑、小喬、米驍、顏老師要分別了。畢業意味著各奔東西,意味著相聚變得奢侈。同在一座城市,姑且不論相聚,單是相見已然足夠讓平淡生活泛起一陣波瀾。歌聲在耳畔回蕩之時,我不曾掉淚,然而感傷是確實涌上心頭的。也許只有到了這個時候,米驍的淘氣恰是友情的見證,小喬的優秀正是心中的榜樣。這便是經歷過后的成長吧,也正是成長過后的領悟吧! 沒錯,一直心事重重看不到未來的桑桑,心境并不開闊、心情并不明朗,但是這何曾妨礙她享用畢業時光里的酸甜苦辣呢?當她得知米驍正是為了保護她,才被人惡作劇以至于被學校警告處分的那一刻,她心痛了,也心甜了。原來她一直被前同桌保護著,這未曾意識到感受過的溫暖,來得雖遲,卻也是小學時光里的明媚之一。桑桑的春夏時光是昏暗的、迷茫的,可是北辰給了她安放著友情的若干角落。角落也許是逼仄的,狹窄的,卻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友情并不立刻帶來快樂,而是在日后的某個時刻蕩漾開來,讓人喜極而泣。也讓這段時光在日后被回憶起的時候,有了臉上蕩開笑意的緣由。 什么是真正的成長?是走過困境之后收獲勇氣?是看清真相后多些理解?是對爸爸媽媽當初做法有了些包容?是在揮手告別小學時多了些留戀?對于以上問題,北辰在書中給出似有若無、并不明確的暗示,他不必也無法給出答案。 在我看來,《那年春夏》的寫作是呈現一種狀態,是一次對成長的不斷追問。桑桑不止一個,桑桑是與她處在相近困境的許多個。追問沒有結果,追問一直在路上。作品追問的不是問題少年,而是少年的問題與少年的家長,以及明白出處卻難以轉變的社會風氣。文學創作并非改變現實的瞬時利器,卻可以帶來長久的思索與叩問,這何嘗不是它的意義所在呢? (張家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