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水是名滿天下的名物學研究專家,她完全靠自學,在一眾老先生的“言傳身教”下,一步步從一個小編輯走向了一個大學問家。她是“自我修煉”成功的典范。她不僅學問做得好,而且還寫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贏得書友和同道的贊賞、追捧。 揚之水,本名趙麗雅,和同齡人一樣在特殊的年代里,開過卡車,賣過西瓜,當過售貨員。后來入職《讀書》雜志當了編輯,慢慢才開始做學問。她做事認真細致,為人熱情厚道,學問又好,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水公”,是源于她這個“揚之水”的筆名,或尊為“遠公”,則是源自另一個筆名“宋遠”,她的第一本書《柿樓讀書記》出版時,用的就是這個名字。 最先了解揚之水,還是在張中行的書里。在《負暄三話》中,有《趙麗雅》一文,介紹了他與趙麗雅交往的點滴,亦可看作揚之水的學術(shù)前傳,其中頗多傳奇之處。張中行文中稱贊她學問好,人也好,是“今代的柳如是”。張中行喜愛明清閨閣小楷,認為其風格“清麗娟秀”,“使人不由得想到玉樓中人的柔婉”。所以當她看到揚之水的字時,欣喜過望,以為也是明清閨秀的流風余韻,是“馬湘蘭風格的閨秀小楷”。在1994年出版隨筆集《留夢集》時,特請揚之水題寫了文前標題52個,揚之水的小楷標題,清雅秀麗,又有書卷氣,令人賞心悅目。 就這樣,我開始搜尋她的書來看。這些年,她的著述如井噴一般,佳作迭現(xiàn)。那些專業(yè)性強的名物學著作且不去說,單是她的文史隨筆,就讓人看了歡喜。這些文史隨筆獨具只眼,而別有懷抱,用她評價金性堯先生的文章的話來說,就是“平實而質(zhì)厚,不事雕琢,而有蘊藉”。及至后來,揚之水的《〈讀書〉十年》出版,我才又從中領(lǐng)會到她治學之道的艱辛和不易。由此,我看到了揚之水1986年至1996年十年間在《讀書》編輯部的讀書、寫作、編輯、交游生活,以及展現(xiàn)出來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代學人的精神風貌和那個社會獨有的時代特質(zhì)。十年間,她在編輯之余,讀書問學,“師從眾師”,那么多有學問、有氣度的師友,諸如徐梵澄、黃裳、谷林、張中行、沈昌文、楊絳、金克木、呂叔湘…………都愿意指點她、幫助她,與她有交往,有書信往來。正是在這十年間的耳濡目染、親身體會,她的學問長進很快,她的自身修養(yǎng)和氣質(zhì)也得到了提升。以至揚之水后來感嘆說:“在《讀書》認識的作者都是頂尖人物。這對我來說就是‘師從眾師’了。不限于某一老師,這樣就不會有一種思維定式,視野就更開闊了。那種幫助是一種影響,等于是在他們中間熏陶出來。” 揚之水非常自律,每無晚上八九點休息,凌晨三四點起床,柿樓里,東窗之下,完全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東方欲白之時,氛圍總是靜謐,大概除了窗前樹上的鳥鳴,一切都靜悄悄,等大部分人開始迎接新的一天的時候,她早就讀完了該讀的書,寫完了該寫的字了。難怪她的學問那么扎實,三十多年了,著作一本接一本,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這么多年,日復(fù)一日,老房子歲月悠悠,窗外柿樹影婆娑,每天早起、靜坐、讀書、寫字,是她的日課。每天都寫,有自撰的聯(lián)語,也有讀過的書籍的片段,一律小楷寫就,字雖小,格局卻大,形成了她獨有的風格,婉細內(nèi)斂而清晰有力,溫和從容而氣度圓足,令人一見喜歡,再見傾心。 2020年12月,臺北松蔭藝術(shù)為揚之水出版了《微書————柿樓日課初編》,引起書友圍觀,網(wǎng)上叫好聲一片。該書冊收錄她寫的條幅、扇面、匾額、鏡心等書法作品45件。沈勝衣稱贊這些作品,其筆墨正體現(xiàn)了東坡居士對書法的期許:“端莊雜流雨,剛健含婀娜。”中楷溫潤清朗,小楷纖細綿密,有著宋時書家的風華絕代。 我因喜歡而欣賞揚之書的字,便從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請得一本,此書制作精良,布面裝幀,內(nèi)頁道林紙彩印,與她的蠅頭小楷相配,堪稱絕品。 2022年,揚之水又與董寧文合作,出版書畫小集《此心安處————揚之水子聰合寫小品》,子聰(董寧文)作畫,揚之水題字,二者相印,相得益彩。子聰?shù)漠?或淡然幾筆,或墨團渲染,平淡質(zhì)樸,經(jīng)由揚之水那樣的書跡點染,更生風月俱閉、意遠境闊之趣。這或許就是文人書法的妙境了。 青年學人朱航滿2022年出版書話集《杖藜集》,揚之水為其在書扉畫作“蘇軾杖藜遠行圖”旁,用秀雅的小楷題寫了王績的詩句“杖藜尋學舍,摳衣向講堂”,正與畫作聯(lián)珠合璧,亦切中書名之義,圓滿而蘊藉。這兩行字,看看都令我眼熱心動。 燈下展卷摩挲欣賞這些書作,揚之水女史的字,優(yōu)雅、端莊、沉厚、綿密,又有一種溫潤寬和的文人古風,拂面而來。每一筆每一點,似乎都充滿了她的慧心識見,讓人沉醉。 在我看來,揚之水的字,無疑就是文人書法中的“逸品”,是“畫到生時是熟時”,是“楚調(diào)自歌,不謬風雅”,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寫稿、寫字“練”出來的,自律者的修煉,筆墨間雖是一筆一畫,卻切切實實地有了自家面目,生出無限生機。小字寫那么多,寫成長篇,往往考驗的是定力,是耐性;寫字也不再是練字,而是練氣,更是養(yǎng)心,日月長,無地才闊大。 我常常想,是什么成就了揚之水。長久作為工人的業(yè)余身份,讓她真正走進了生活;沒有學院深造的經(jīng)歷,卻使她更加自覺而又不被束縛;能夠得到眾多大師的指點,又能夠與諸多極有造化的高人一起悟道,何其幸哉! (胡忠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