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13日訊 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和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2018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32.7萬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從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屢屢向上攀升的數(shù)字,不斷挑動人們的神經。我們應該如何全方面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來自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簡稱“省未管所”)的這份報告,或許能給出答案。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成這樣了呢? “未成年人犯罪并不見得像社會大眾所認為的那樣是出于孩子心理偏激、思想黑暗等原因,他們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很強的主觀性與意外性。”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葉淑婧表示,絕大多數(shù)未成年人犯罪之前并未蓄意想傷害他人,而是由當下的某個事件、某個原因,導致他們情緒失控,錯手造成意外傷害。 學校樓梯間,由于眼神的留白給正在上下樓的同學造成了“你為什么在瞪我”的錯覺,于是他們將拳頭揮了出去;校外,幾位學生約著去餐廳吃飯喝酒,隔壁座同學聲音稍微大了一些,雙方開始針鋒相對,最后各有人員傷亡…………“這種連誤會都算不上的矛盾,僅僅因為一個眼神、一句無心的話語,將各自的情緒無限放大,再加上沒有把握好玩笑的分寸,這也是造成校園欺凌甚至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方面原因。”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解釋道。 花季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 “我好羨慕你呀,爸爸媽媽都不給你額外布置作業(yè)。我可以當你媽媽的女兒嗎?” “我昨天跟媽媽說想出去玩,可最近考試沒考好,她拒絕了我。” “我學習還行,可爸爸希望我成績再提高,將來當醫(yī)生,可我并不喜歡。” ………… 學習壓力、親子關系等復雜因素交織著現(xiàn)實的漩渦,成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煩惱與憂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而當孩子們的成績有下滑的趨勢,家長所產生的焦慮,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并轉化為壓力的。叛逆的孩子早早輟學步入社會,跟著狐朋狗友“鬼混”掙錢,一不小心就會走向犯罪的深淵。 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變幻萬千的網(wǎng)絡世界中,青少年更容易地接觸到成人世界的方方面面,從而產生朦朧的好奇感與嘗試欲。這造成未成年人性犯罪的事件增多。 小華與小花(均為化名)是男女朋友,女孩向男友索要生日禮物未得到滿足,雙方有了矛盾,于是她告發(fā)男孩強奸;早熟的女孩阿榮(化名)答應了男孩提出的性要求,卻在事后發(fā)生矛盾時將男孩告上了法庭;小強(化名)與女孩發(fā)生關系導致女孩意外懷孕后,女孩家長報警將小強送進了監(jiān)獄………… “多數(shù)未成年人性犯罪發(fā)生在家境不好的孩子身上,他們效仿大人談戀愛,在生理成熟與心理幼稚的沖突下,很有可能走向性犯罪…………”每一起未成年人性犯罪的背后都是教育的失職,模糊的性教育、缺失的法治意識,導致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劇。 我們,應該怎么教? 每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在警示人們,要加強未成年人對生命的認知、對情緒的控制以及對法律的敬畏。 “很多孩子不認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們常把‘大不了一起死’‘死又怎樣’掛在嘴邊。”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說,青少年應該在認識、善待、珍愛、敬畏生命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我”“自然”“社會”的認知。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更應該加強引導青少年正確認知生命、尊重生命,此外,學校在注重學業(yè)教育的同時,也要將性教育“脫敏化”,循序漸進地建立性教育教學體系,科學地開展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的觀念。 家庭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孩子會模仿、觀察大人的行為,家長不光是生養(yǎng),還要通過教育且是善教來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并在學習上、生活中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和關注。“家長給予孩子自主權的同時要知道孩子在做什么。與孩子發(fā)生沖突時,家長首先得冷靜,讓孩子在冷靜的氛圍中思考自己言行;待雙方冷靜后,家長要及時關注、疏導孩子的情緒。”民警建議。 青少年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多年來,省未管所“蒲公英”普法志愿團隊將法律知識、“遇到霸凌如何解決”、警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等內容送入學校與家庭。此外,普法志愿者還將授課對象由學生向老師、家長、社工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群體延伸,全方面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潘雯君 葉淑婧)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