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19日訊 政和縣鎮前鎮地處武夷山脈鷲峰北麓,位于閩東北結合部,全鎮轄區面積234.4平方公里,下轄22個村,93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有7700多戶,30000多人,是一個高山區中心集鎮。 近年來,鎮前司法所在縣司法局和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全力夯實“五星司法所”,筑牢基層基礎,做大做強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在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中較好地發揮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建設“平安鎮前”,構建“和諧鎮前”發揮應有的作用。 創新調解手段,重構調解格局 位于國家級風景區佛子山腳下的鎮前鎮下園村,婦女是村里生產、生活的主體。2014年,經鎮前司法所積極搭臺,組建了一支由村婦代會主任擔任會長,10多位婦女代表為常務成員的巾幗調解員隊伍————“下園村巾幗平安家園促進會”。 仲夏的深夜,一聲尖叫驚醒了周圍的鄰居。大家四處查看之下,發現是村民許某勇醉酒后在家撒酒瘋打妻子。 “你這是家庭暴力,我們可以報警,后果你自己想想。”幾名住得近的巾幗調解員迅速敲響了許某勇的家門,七手八腳拉開了許某勇,一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震懾他,另一方面用家庭美德來感化他。 “我錯了,是我不好,老婆對不起。”在大家的勸說下許某勇逐漸清醒平復,并回憶和老婆共同相處的美好日子,頓時醒悟。一場家庭糾紛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平息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許某勇的妻子就來到促進會希望成為她們的一員,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還可以幫助別人。現如今,成員們已經能熟練運用各種法律知識、社會道德和家庭美德來調解一些常見的矛盾糾紛。 據了解,促進會近三年來成功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6件,歷年來均無民轉刑案件、越級上訪事件發生,鄰里之間逐漸多了溫暖,少了爭執。 創新調解機制,完善調解網絡 “真沒想到,30多年的矛盾就這樣快速地解決了。”近日,梨洋村村民激動地說道。 因歷史遺留問題,兩片總面積為431畝山場的所屬問題成為梨洋村和洋厝村兩村村民30多年來辯論不休的矛盾焦點。2021年12月,雙方村民再次因兩片山場的問題,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 鎮前司法所在得知此事后,馬上把案件交由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處理,并及時成立了聯合調解小組,聯合相關部門深入兩村進行調查了解。 在聯合調解小組的勸說下,最終雙方在互讓互諒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并對調解協議做了司法確認,一場長達30多年的林權糾紛最終得到妥善解決。 而這也是鎮前司法所自成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以來調解案例的一個縮影。 2015年,在鎮綜治維穩中心基礎上,鎮前司法所整合綜治、信訪、司法、法庭、國土、城建、林業、勞動保障等部門,組建全縣首個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五年來多元調處中心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04件。 鎮前司法所始終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著眼化解矛盾糾紛,著力強基固本,著重機制創新。近年來,接受人民法院共委托人民調解案件21件,公調對接259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打造“司法零距離”,拓展普法新形勢 鎮前司法所利用鎮前法庭的優勢每年開展“司法進校園”活動,聯合鎮前法庭及中學開展“角色扮演來學法”的模擬“法庭庭審”活動。 同時,采取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方式,打通服務基層群眾“最后一公里”,打造“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擴大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內容。 2018年,22個行政村均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室,同時依托司法所,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進一步完善基層法律服務體系,讓法律顧問和法律指導員進村入戶,零距離提供法律服務。 此外,鎮前司法所還在開展教育矯正工作中,轉變思路,積極引導、啟發社區矯正對象從實際出發,轉變角色爭當普法宣傳員。 “這樣不僅讓他們學習法律、宣傳法律,更讓他們以身說法,樹立了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理念,為盡快融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鎮前司法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鎮前鎮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增強,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軌道,保障和促進了鎮前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鎮前鎮現有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7個,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4個。 (本報記者 周新 通訊員 張遠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