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開年,九十九歲黃永玉畫的藍兔郵票,遇全網群嘲,一路吵上熱搜。 人們說兔子笑容狡黠,不夠呆萌;說兔子藍皮紅睛,透著不吉;最后,大學教授出場:兔子顛覆了傳統審美,是失敗之作。 聲浪之下,黃永玉窩進他棉被般厚軟的沙發,慢吞吞回應:我這個兔子大家都會畫,祝賀新年而已。謝謝大家。 其實,老頭不過是“老夫聊發少年狂”。他的畫作、雜文和版畫,一脈相承,幽默自在,百無禁忌。 他畫鸚鵡,配文是“鳥是好鳥,就是話多”;他畫老鼠,配文是“我拿耗子藥當早餐”,他畫美猴王水簾洞開會,猴子們都低頭玩手機,大圣當場發飆。 他曾養過小猴,起名伊喔。伊喔死后,他把它畫在中國第一枚生肖郵票“猴票”上。那猴票已是收藏傳說,有價無市,號稱“一版猴票一套房”。 那些嘲諷他畫技不佳的人,多不知他開創了生肖郵票先河,不知他五十年代便轟動中國畫壇,不知他1978年便被《泰晤士報》用六個版面報道,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他舉辦個人畫展,意大利政府授予他大十字騎士勛章。 他享過富貴,見過繁華,親歷過亂世狼煙。他狂飆而行,瀟灑一個世紀,身影邊盡是傳奇。 他受李叔同點撥,與汪曾祺同游,青年時驚艷滬上,名動香江。他曾在《大公報》任美術編輯,同辦公室的好友乃是金庸。 他作畫甚少條框。國畫講究用墨,他卻拿絲瓜瓤刷色;國畫看重留白,他偏將顏色潑滿。他畫浪花就是用抹布蘸色后一抹,隨性肆意,從無定法。 1998年,香港大學邀他辦畫展,名叫“流光五十年”,金庸到場助陣。他喊金庸“小查”,金庸苦笑:現在恐怕沒有幾個人叫我小查了吧。 而今,金庸已去,黃早逝,香港四大才子僅余蔡瀾,內地大家也紛紛謝幕。獨留黃永玉,形影孤單。 晚年,他拒絕任何大師頭銜,“我算什么大師?”。看到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被稱“大師”安之若素,他覺荒唐可笑。 他說:“不要去做個這樣的人物,要自由、有意思、活得自在。”他自印名片,上寫:黃永玉,享受國家收費廁所免費待遇(港、澳、臺 暫不通用)。功名盡糞土。七十歲他手書“余年過七十,稱雄板犟,撒惡霸腰”,八十歲他手書“八十臉皮太厚刀槍不入”。九十歲,他在三米長卷上寫下,“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那年,國家博物館為他辦畫展,記者問他參加宴會的人是否要穿禮服,要打領結?他戲言:不必,最好裸體。 人生不過赤條條來去。一如他九十歲的自畫像,赤膊赤腳坐地大笑,無拘如嬰兒。 黃永玉的自傳小說名叫《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那條河在他故鄉,湘西鳳凰。 鳳凰風里長大的孩子,都有天生野性。小時候,黃永玉闖禍躲在外婆家,劃木盆誤入荷塘,才發現荷花之下別有世界。那些淤泥之中,有青蛙、水蛇、螺螄、蜻蜓。整齊的荷花只是表象,規矩之下自有個性。他喜歡那種個性,熱鬧且有生氣。那和鳳凰古城的氣質也相符,古城城墻常晾有巨大的染布,五顏六色,潑灑寫意。 13歲時,他遠行廈門求學,心里裝著那些大片的顏色。然而,狼煙四起,兩年后,他被迫離校流浪。他隨身背著帆布大包,里面裝著書、木刻工具和十幾斤重的磨刀石,聽見槍炮響,背起包便跟人跑。他浪跡大半個閩南,靠繪畫木刻謀生。世相人情,離合聚散,漸化刀筆之中。最后,教了半年小學美術后,他攢下路費,遠行上海灘,受巴金、蕭乾照應,與汪曾祺、黃裳同游,為眾多作家創作木版插畫。 多年后,他追憶往事,畫下流浪路線,寫上“哈哈!這八年!”。江山如飄搖的碎葉,他覽盡眾生,已無需章法。 1948年,他機緣巧合遷居香港,畫作名聲漸起。他作品和為人皆有濃洌生趣,“很多人要跳出紅塵,我偏要往紅塵里鉆。” 他曾問北京來的教授,能否進中央美術學院,對方不屑:你高中都沒讀,怎么進央美?5年后,黃永玉收到央美破格邀請,參與籌建版畫系。發出邀請的是校長徐悲鴻,他也成為央美最年輕的教師。 沈從文對他說:大時代像篩子,很多人如沙粒般從眼里漏下去了,耐磨的幾粒留在上面。 黃永玉是留下的沙粒。他丈量過世紀,穿行過狼煙,站到過峰頂,也跌落過泥間。紅塵中幾番打滾,且能自舍浮名。他愛《世說新語》里的一句話: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他把自己和世界小心翼翼放在天平兩端。媚從世界的人已太多,他只想守住個性。 每個時代都有個性的砂礫。砂礫的多少,對應著一個時代的精彩度。砂礫已經越來越少了。晚年好友漸去,黃永玉想起當年的詩:所有人都不在了,我的戰友們全都死光了,我一個人蹲在戰壕里面,我是晚上八九點鐘的月亮。 荷塘日升日落,他如倔強的荷葉般,抗著時間的風霜。世事早無顧忌,他愈發率性而為。83歲,他登《時尚先生》封面,斜叼著煙斗扮靚仔。他說,“你們都太正經,我只好老不正經。” 他早立好遺囑:不留骨灰,不進八寶山過“規范生活”,跟著孤魂野鬼才自在。想他了?那就看看天,看看云。他不諱言死亡,甚至想活著時候就開追悼會,搬個躺椅躺中央,聽大家夸他。主持人問他:一百年后,當有人提起你時,你希望別人怎么說你?他笑答:這個混蛋。 世界千變,他心中自有顏色。 (鐘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