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彩虹橋” 馬上148 ————福州市馬尾區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為地區發展注入“法治軟實力”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29日訊 “感謝你們,沒想到不到一小時就順利解決了!”6月16日,常年居住在美國的僑胞陳先生在福州市馬尾區司法局“惠僑通道”幫助下解決了長達兩年的糾紛,在視頻那頭他對調解員豎起了大拇指。 馬尾區東瀕閩江,是福州市水上門戶。漫步在6個江濱法治主題公園內,感受到的不僅是美景,更有濃濃的“法治味”。2022年開始,省司法廳在全系統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不忘初心 牢記囑托 打造新時代福建148品牌”行動,馬尾區司法局快速響應,打造集公證、法援、調解、普法、律師、行政復議等多項公共法律服務為一體的“彩虹橋”148綜合品牌:以“海鮮味”“故鄉味”“人情味”“風土味”為特征的“四法味”一所一品牌公共法律服務,匯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軟實力”。 “彩虹寓意公共法律服務的豐富內涵;彩虹多形成于風雨之后,寓意著公共法律服務幫助群眾迎接陽光,是人民的‘守護神’、解民之憂的‘開心鎖’;‘橋’有連接之意,寓意公共法律服務是連接干群關系的‘連心橋’。”馬尾區司法局局長湯大釗介紹。 “海鮮味”————讓企業感受法治力量 “我們馬尾水產品交易市場是亞洲最大的水產品交易中心,區委區政府正打造水產品預制菜千億產業集群。”6月17日,馬尾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吳耀華向本報記者介紹,羅星司法所成立了“福建省冷凍食品協會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 聯合法院金融庭、市場監管所、派出所等有關單位,打造多元調解化解機制。 “我們是初創小企業,資金少經不起折騰,多虧了調解員的幫助。”企業主陳經理在電話那頭滿是感激。 陳經理回憶,他們日前向商戶購買價值5萬元的魷魚,貨款已按要求通過微信轉賬,但商戶遲遲未發貨,且拒接電話。 5月9日,陳經理通過福建省冷凍食品協會向羅星司法所反映問題。調解員充分釋法說理,告知商戶可能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目前商戶已同意退款。 數據顯示,馬尾水產品交易市場年糾紛案達300多件,2022年起訴到法院的買賣合同類糾紛超50件。聯絡點成立后,司法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商業、勞資糾紛減少訴累起到積極作用。羅星司法所所長程文松介紹,今年上半年,司法所還開展了“法潤百企,護航發展”法治巡回講堂,在“福建省冷凍食品協會”官微、抖音等平臺開設勞動爭議和人身損害賠償專題講座,通過走訪企業,發放調查問卷,舉辦法治沙龍,為水產企業商戶提供精準法律咨詢、矛盾糾紛化解、法治體檢、公證、普法宣傳等服務。 “水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當大家在餐桌上品嘗海鮮時,或許背后就有我們的法治力量。”說到這些,程文松滿臉自豪。 “故鄉味”————線上服務暖心“僑胞之家” 遠程公證、一次性告知、優先辦理、延時服務、上門服務、文書免費郵寄…………亭江鎮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6萬余人,是我省著名僑鄉。亭江司法所依托區僑聯“僑胞之家”成立“涉僑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開設惠僑綠色通道,組織專門辦證團隊,強化僑資外資合法權益保護。 遠程公證,為常年旅居海外的僑民解決了大難題。 不久前,意大利華僑高女士在福州市購買一處房產,需辦理銀行按揭貸款,居所距離我國領事館遙遠,無法提供經認證的委托書,于是向聯絡點求助。 聯絡點對接馬尾公證處,通過“馬尾公證處微公證在線服務平臺”使用電子簽名簽署了委托書,并申請公證書郵寄送達,足不出戶就辦好了委托公證。“雖在異國他鄉,但通過你們熱情優質惠僑服務,我感覺祖國母親溫暖懷抱就在身邊!” 馬尾區公證處主任袁偉東作了進一步說明:現在,海外僑胞要委托他人辦理國內事務,凡不涉及財產處分事項的委托、聲明等公證事項均可遠程視頻辦理,海外僑胞足不出戶,公證從受理到出證僅需四個工作日。 眼下,亭江司法所的“涉僑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已在全區司法行政系統推廣。 “不是‘亭滿意’,而是非常滿意!”高女士激動地說,旅居國外,也能感受到 “故鄉味”。 “人情味”————主動作為兜底糾紛難題 馬尾鎮轄區高樓鱗次櫛比、星羅棋布,人口密集。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減少摩擦沖突,避免惡性事件,讓民眾和睦共處,多點“人情味”? 主動作為,建立“接訴即辦”機制,兜底糾紛化解難題。 不久前,馬尾司法所成功預防一起“民轉刑”事件。倪某明是某宗祠理事會的成員之一,未經同意,私自將宗祠重新修繕,改成幾間店面做經營使用。訴求件“堆滿”了12345平臺,始終難以解決。 宗祠是一個家族的精神寄托和聯系紐帶,宗祠一旦遭到破壞可能會引起家族成員的極大反對,且一個家族往往人員眾多,如果不及時解決糾紛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最終,馬尾司法所“接訴即辦”,連日開展調解,雙方握手言和。 馬尾司法局副局長張詒雁告訴記者,民間糾紛開始時往往涉及面較小,但如果不及時介入化解,容易激化矛盾,轉化成刑事案件。在糾紛激化成群體性事件后介入,只是一種被動的事后補救,基層司法所及其他相關部門及時調處,能夠避免傷害案件發生,保障社會穩定。 “風土味”————“岐樂融融”助力鄉村振興 上世紀70年代,瑯岐赤沙在當地農民奮斗下,鹽堿地變為千畝良田,周恩來總理將赤沙改名“金砂”,點赤成金。習近平總書記主政福州期間,提出要把瑯岐島、南通、南嶼列為福州市最大的菜籃子基地。 “一直到現在,這個地方就一直在種菜,是福州市民最大的菜籃子基地。”瑯岐司法所所長陳強說,鄉村振興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戰役,作為一名司法行政人員,他將司法局“彩虹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理念植入瑯岐司法所,通過法治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紅公社發展“農文旅”經濟,水產公司建設育苗基地,沙園新村沿水系區域規劃民宿集群,農民直播賣農副產品,舉辦福州首屆果蔬節…………一樁樁一件件鄉村振興的項目持續進行,背后都有基層司法行政人員默默的付出。 幾日前,“試水”直播帶貨的王大爺在平臺賣葡萄時與消費者產生誤解,司法所聯合市場監管、平臺、協會等多方多次溝通,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要是因為我不懂規則,砸了大伙兒的招牌,真不知道該怎么挽救!”黝黑干瘦的王大爺緊緊握住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手,連連道謝。 目前,瑯岐司法所打造“法律服務+生態文旅”鄉村振興新模式的公共法律服務站,升級優化鄉村法律服務,引導、支持“農村家庭法律顧問”,提供協辦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律師通過定期坐班、村居巡回、預約蹲點、遠程視頻等方式,向農民群眾提供便民利民惠民的法律服務;依托熱線平臺,提供在線調解、網上申請法律援助、視頻咨詢等服務;打造法治主題公園,以文化人、以法育人,濃濃的法治宣教“風土味”以“岐樂融融”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對我省基層廣泛開展的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創新實踐,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林鴻川給予了積極評價:“全省基層司法行政部門按照省司法廳黨委的工作部署,立足職能,探索創新具有福建特色的148為民服務品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共法律服務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福建的生動實踐,必將綻放出新時代的‘東方之花’。” 短評: 公共法律服務緊貼民生,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能否維護好,基層社會矛盾能否有效化解都有賴于高效公正的公共法律服務。省司法廳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不忘初心 牢記囑托 打造新時代福建148品牌”行動已進入“拓展深化年”,福州市馬尾區司法局打造的“彩虹橋”148綜合品牌成效初顯,以羅星、亭江、馬尾、瑯岐四個司法所“四法味”為支點覆蓋全區,集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宣傳普法、司法鑒定、仲裁等多項公共法律服務為一體。省司法廳為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提供政策支持、人員培訓和業務指導,為地區社會治理現代化“馬尾樣本”提供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 莊然 蘭國斌 通訊員 邱烈明 林靖)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