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愛的父親離開我已經17周年了。他在世時,我對他的認識只是一位終年勞作又帶著幾分倔強的普通農民,他去世之后,我才開始不斷地反芻他的一言一行,領會他的人生“三部曲”。 賣柴火的“老漢” 父親生于1933年,1955年入黨,曾經當過大隊書記、公社政法書記等“芝麻官”,后來因“大躍進”被革職開除黨籍。父親為了讓我和弟弟妹妹上學,征得校長的同意,用柴火抵交學費,從此開始了賣柴火的艱苦生涯。 每日六點多,父親吃過早飯就動身,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到20里外的深山老林中砍柴。1985年,父親因為過度操勞得了肺結核,這在當時的農村幾乎是不治之癥。于是,父親不得不擱下柴刀四處求醫,后來母親聽說有個土方很管用,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用幾種草藥混合著每日煎服,一兩個月堅持下來,吃了幾籮筐的草藥,居然有了效果。病情稍有好轉,父親又重拾賣柴火的生計。為了掙學費,父親帶著我和弟弟跋山涉水去砍柴。父親挑重擔,一百六十斤左右,我挑三四十斤,弟弟只能挑十來斤。那時,一百斤干柴火能賣兩塊四角錢,我們三人一天能掙五塊錢??巢窕鸬娜兆邮瞧D苦的,記得有一次,父親給我綁的柴火太重,每走幾十幾米,我就要歇一歇。結果因為重心不穩,我連人帶柴摔在地上爬不起來,父親大聲叱喝我無用。記得那天下暴雨,十三歲的我在父親的責罵聲頂著風雨一路哭著把一擔六十斤重的柴火挑回家。因了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歷,我才知道父親的辛苦,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父親還保持著樂觀的心態。記得有一次,由于沒有咸菜,他帶到山上的盒飯就放了幾顆冰糖,沒想到打開飯盒吃飯時,冰糖已經引來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我們看了十分吃驚,父親卻笑呵呵地說:“看你死還是我死?!苯又?,迅速用飯把冰糖和螞蟻卷一團,幾口就吞下肚。 就這樣,父親從四十多歲一直到五十多歲,用柴刀打開了我們的上學路。 開荒山的“老者” 我初中畢業后,已是改革開放的年代,此時,父親已得到平反,恢復了黨籍,還補了一筆可觀的生活費。 那時候,上級鼓勵黨員帶頭致富,父親用這筆錢雇了幾個小工,帶頭在離村子四五里之外的山坡上開了幾十畝荒山,種上茶葉,成為全村第一個規模經營茶園的農民。隨后幾年,他又在茶園周邊種了幾十畝杉木、松木、棕樹和毛竹,在茶葉中套種生姜、馬鈴薯,成為全村第一個“農場主”。他還因此被評為鄉優秀共產黨員,并作為致富典型在全縣三級干部會議上發言。 父親在勤勞致富的過程中,也敢于“吃螃蟹”,有兩件事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當時他從市場上捕捉到山蒼籽價格開始上漲的信息后,十分激動,在買不到苗木的情況下,馬上帶著我和弟弟到三十多里外的深山中挖野生種苗,成為方圓幾百里第一個規模種植山蒼籽的農民。雖然,等父親的山蒼籽大面積收獲,價格已經走低,父親沒有賺到預想的大錢,但是,至少說明父親是一個有思想的農民。另一件事是父親種西瓜,開了全鄉先河。他利用高山區海拔高的優勢,巧打時間差,試種反季節西瓜,由于高山區西瓜播種期比平原區推遲一個多月,出產西瓜正值秋末,市場上已經沒有西瓜,加上高山區西瓜甘甜可口,因此在市場上成為搶手貨。當地農民都慕名向他取經,縣電視臺記者還采訪了他,父親也成了當地的名人。就這樣,父親用開荒山的雙手供養我和弟弟、妹妹念完了初中。 收山貨的“老人” 上世紀90年代,父親已經年過花甲,長期的勞作,讓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頭發也全白了。他只好改行收山貨,把人生的戰場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三產業,從農業領域轉移到流通領域。 一開始,他走家串戶收兔毛,后來收鴨毛,此后還收過皮毛、頭發。他把收來的山貨進行分揀,數量多了就運到政和城關出售。他收鴨毛的時間最長,直到去世前幾天還趁著春節殺鴨的人多在外面轉悠。六七十歲的父親已經風燭殘年,加上肺結核留下的后遺癥,經常咳嗽,收山貨往往又要到偏遠的村落,少不了爬山越嶺,一天通常要走幾十里山路,串一兩百家門,經常累得汗流浹背。父親用收山貨積累起來的血汗錢供我念完高中,也供妹妹在北京念完了四年大學。那時候,我和弟弟已先后成家,我每月有幾百塊錢的工資,妻子好歹也是一名代課教師,妹妹也大學畢業,家境漸漸好轉,我們都勸父親別再收山貨,可是父親說在外面走走能鍛煉身體,經常掖著“蛇皮袋”在閩浙一帶的周寧、壽寧、政和、屏南、慶元等農村鄉下游走,時間長了,周邊的人都稱他為“鴨毛客”。 2006年的3月12日一大早,母親和姐夫先后掛電話說父親這次收鴨毛回來咳嗽得非常厲害,整夜睡不著,打針吃藥也不頂用,腿和臉都浮腫了。我趕緊帶了一些錢準備趕到家里帶父親到醫院看病,車還剛剛啟程就接到親戚的電話,說父親快不行了,沒法送醫院了。等我到家時,父親已經溘然長逝,就這樣父親走完了從賣柴火的“老漢”到開荒山的“老者”再到收山貨的“老人”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一個農村共產黨員為了幸福生活艱苦奮斗的美麗故事。 (陳守印 作者單位:建甌市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