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9日訊 為營造充滿“希望、溫暖、公信”的改造環境,近年來,福州監獄積極搭建親情聯系紐帶,傳遞人文關懷和法治正能量。近日,福州監獄四監區十分監區服刑人員陳某在民警幫助下順利完成兒子的遺愿,含淚在兒子的器官捐獻授權書上簽字,從而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一封特殊的授權委托書 “警官同志,我有一封授權委托書,麻煩您轉給四監區十分監區的陳某。”7月4日,一位年輕人來到福州監獄便民服務中心,“我哥哥病重,他想在病逝后捐獻器官,但這需要我們的父親陳某簽字授權。能否幫我辦理相關手續?” 面對這封特殊的授權委托書,便民服務中心值班民警迅速報告了當日四監區值班長,并加急辦理了文件入監手續。 十分監區長林裕彬了解詳情后,第一時間將委托書轉交給陳某。“怎么會?他才23歲啊…………”“文件是你的小兒子阿海(化名)帶來的,這會兒他正在門外等著。”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讓陳某頭腦一片空白:“不可能,阿海從來沒和我說過,我要通電話!通電話!” 高墻內,陳某彷徨無措,打這通電話仿佛是他的救命稻草;高墻外,阿海焦急徘徊,不知自己能不能完成哥哥的遺愿。“好,我馬上幫你申請親情通話‘綠色通道’。”林裕彬在最短時間里完成了陳某親情電話的審批手續。 “喂,爸…………”“你是不是弄錯了?你哥只是痛風,怎么就病危了?!”電話接通的那一刻,陳某怒罵著,試圖掩飾內心的慌張害怕。“是真的,哥的病早就嚴重了,我們怕影響你改造,一直沒敢告訴你。這次并發癥導致器官衰竭,他可能撐不住了…………”“是我對不起你們啊!怪我,怪我昏了頭!” 一起“努力新生”的家人 過往浮現眼前,刺痛著陳某的心。2018年,陳某因犯入室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判決生效后,陳某的妻子離家出走,年近80歲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兒子相依為命。為維持生計,不到18歲的大兒子輟學打工,患上了痛風;為減輕哥哥的負擔,弟弟年滿16周歲后也選擇了外出打工。 五年間,雖然家人各處一方,卻都沒有和陳某斷絕聯系,用“家里安好,等你回來”為陳某帶去希望,陳某也在努力改造中盼望早日回家。“陳某經過監獄的法治教育后,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對社會、對家人的傷害。每次打親情通話,他都很自責,一直提醒孩子要踏實做人,不要走自己的老路。”采訪中,民警介紹道。 短短5分鐘的通話,陳某淚流滿面。一邊是對兒子的不舍,一邊是對兒子遺愿的尊重。他握筆的手不住顫抖,在簽字授權的那一刻,陳某喃喃道:“如果可以,還是要全力搶救的。哪怕只有一線生機,都要試試…………他還那么年輕。”拿著簽好字的“授權委托書”,林裕彬覺得重若千斤,辦好加急文件出監手續后,他當面將陳某的話轉告給阿海。 得知陳某面臨的重大變故,十分監區民警對他開展談心談話等工作,專業心理咨詢師也及時介入舉行了心理輔導。 三日后,陳某再次獲批撥打親情電話,并且平靜地接受了阿海告知的殘酷事實:“哥哥的心臟已經成功移植給了需要的人。”“逝者安息,生者前行。雖然很不舍,但他的生命正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能為其他深受折磨的家庭帶去希望,這樣也好。”陳某釋然地說。 (陳曉蓉 陳想林 索巖峰)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