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茶為“媒” 走向新生 ——武夷山監獄結合地域特色做好服刑人員職技培訓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30日訊 千百年的自然造化,讓武夷丹山碧水成為巖茶生長的沃土,同時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武夷茶文化。近年來,武夷山監獄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以茶為題著力打造“茶和獄園”文化改造品牌,聚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武夷茶文化、“雙世遺”文化、教育改造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作為特色教育項目引入高墻之內,推動服刑人員教育改造、職業技能培訓持續深入。 “茶葉制作培訓班”的服刑人員在監內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栽培實訓基地實訓 今年6月7日,武夷山監獄2023年度“茶葉制作培訓班”順利開班,茶葉衍生專業、非遺手工技藝等傳統文化項目走進獄園。前期,監獄積極協調社會多部門,與福建省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福建技師學院組成“授課團”,加強教育資源配置,并在監區內展開調研與招生。 監區內的茶園,茶韻幽香。“我們已在監內建立武夷巖茶(大紅袍)栽培實訓基地,設立涵蓋茶種園、老樅園、半巖茶園等10余個品種的武夷山巖茶品種園,建成一個占地300余平方米的‘非遺’制作技藝實訓車間,邀請專業教師、制茶大師、科技特派員等專家學者進監授課,形成集武夷巖茶種植、采摘、精制、成品的完整教學、實訓鏈條。”武夷山監獄教育改造科民警介紹。教學中以集中面授、視頻授課、電教系統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傳授茶知識,按照每位小組20余人體驗制茶過程,在理論與實踐中,夯實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基礎。“培訓結束后還將進行職業技能考試與技能認證,通過理論與實踐考試的學員,將獲頒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該民警表示。 “剛開始,服刑人員只是對制茶過程感興趣,漸漸地開始對茶文化有了興趣。”福建省第二高級技工學校授課老師感慨。為拓展文化改造教化功能,監獄在開展茶葉制作技能教育的同時,積極引入茶文化教育和茶產業知識普及,建設茶文化展館,形成“茶產業+”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讓參訓服刑人員精準掌握職業技能的同時,也提升了文化素養,增強回歸社會后再就業、創業的自信與勇氣。 目前,培訓計劃正穩步進行。據了解,近年來武夷山監獄已有數十名服刑人員經過培訓取得省人社廳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已有部分參訓服刑人員表示將在刑釋之后從事茶產業。監獄計劃年內再開設茶葉種植栽培課程,并結合當前茶葉市場發展趨勢,開設電子商務、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課程,完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閉環。 (潘雯君 侯和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