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矛盾糾紛化解充裝“滿格電” ————泉州市司法行政系統探索涉電領域矛盾化解新路徑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日訊 電力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泉州市建立涉電領域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進一步提升惠企服務水平,防控涉電企業經營風險,依法保護電力企業及電力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電網建設健康發展。 資源聚合 推進“一站式”糾紛解決 根據相關部門的資料和測算顯示,僅國網供電公司年需要通過訴訟或者非訴協調解決的涉電領域糾紛已達到百件。為此,今年7月,泉州市司法局聯合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泉州市電力行業協會,以依法維護電網安全、維護電力企業及電力用戶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優化延伸、聯合融合、規范精細、專業職業”的要求,共同發文設立電力行業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健全完善訴訟、調解、執法和執行有機銜接、相互協調、高效便捷的企業糾紛化解機制,妥善解決各類涉電糾紛,推進化解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中心工作室設在市工信局,中心下設電力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市電力行業協會負責成立,泉州市司法局負責業務指導。 據悉,中心工作室負責糾紛調解及訴非聯動銜接工作,商討具體工作措施,研究調解與訴訟程序、司法確認有機銜接機制,實現訴前、訴中、訴后緊密配合、相互協調。針對電力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民商事糾紛、電力企業與其他民商主體之間的糾紛、電力企業與職工勞動爭議等糾紛,工信電力執法部門與電力投資者、經營者和電力使用者之間的糾紛,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鼓勵、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通過向市電力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在特邀人民調解員、相關專家等的協調和幫助下,爭取達成和解協議,及時化解矛盾。對堅持走訴訟渠道解決糾紛的,運用專業力量和專業知識,引導企業正確表達訴求和行使訴權,滿足企業的司法需求。 多方聯動 打造專業調解隊伍 如何打造專業化的涉電糾紛人民調解員隊伍?泉州市電力行業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動員各方力量,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電力行業專家參與人民調解,并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案例研討、組織旁聽庭審等多種形式,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調解員處理爭議、化解糾紛的能力和水平。 章清美作為該中心聘請的第一批調解員,在中心試運營期間,她參與調解某機械廠超容用電糾紛時,從專業角度告知超容用電對供電企業的損害和對整個電網系統的危害,使用電方充分認識到違約行為的嚴重性,接受超容違約事實。而在確定違約金額時,又充分考慮用電方因安全事故背負巨額賠款被迫停產停業的實際情況,秉持讓企業“喘喘氣”“緩緩勁”的理念,向供電企業分析快速調處的緊迫性。最終找到雙方平衡點,達成調解,用電方也在協議期限內履行付款義務,最終達到息訟止爭的良好效果。 紓困解難 提供助企暖企服務 暖心助企,服務“零距離”。據悉,電力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后,在短時間內已接受12件糾紛申請,參與處理4件糾紛,成功調解2件糾紛,用時分別僅7天和5天,快速化解矛盾。目前,其他幾個案件調解工作正在進行中。 “我們中心通過多方聯動的方式,真正實現矛盾糾紛的有效化解、為民辦實事,同時營造良好的供用電秩序。”調解員溫惠陽介紹道。該中心指定專人負責案件委派、委托調解等工作事宜,通過聯動司法、電力等相關職能部門及人民調解組織,建立涉電糾紛的多元化解機制;同時,建立會商機制、信息共享、情況反饋和常態化交流溝通等制度,根據需要不定期通報涉電糾紛處置情況,研究探討司法保護工作、法律疑難問題等事項,加強工作層面對接。 該中心還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調研涉電糾紛案件的疑難問題,收集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對新型法律問題的前瞻性研究,協助企業和員工及時獲得相應的法律援助,并運用多種方式宣傳和鼓勵涉電糾紛企業主動履行調解協議和生效判決,進行答疑解惑。 “聲”入人心 做好“前置一步”文章 如何做到電力行業的“防之于未萌”?提高法治意識很重要。泉州市電力行業矛盾糾紛化解中心通過座談咨詢、法律講座、送法進企等形式,切實引導企業學法守法用法,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及時匯總預警苗頭性信息,針對審判執行過程中發現的電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以及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及時作出提醒,切實幫助企業防范風險、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提升電力企業的經營風險意識和防御風險能力。 為了讓更多電力企業聽到“電力調解”的聲音、看到“電力楓橋”的成效,該中心不斷豐富、創新電力企業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培樹亮點,做大做強品牌特色,為防控企業經營風險、依法維護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此外,國網泉州供電公司試點建設了法治文化陣地“智慧法治空間”,建成1個多功能看板區、2個實訓化辦公室,探索3個工作業務新模式,實現法律專業團隊的協同能力。“電力調解”工作融入陣地建設進行展示,并充分利用“宣教室”和“洽商室”2個實訓化辦公室的功能作用,開展法律咨詢、非訴調解和宣傳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創新力和影響力。 (本報記者 肖贛 泉州長安網記者 賴黃恬 通訊員 姚曉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