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這道“門”,你最先見到的是…… ——倉山監獄民警上好服刑人員“入監第一課”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14日訊 入監隊是每所監獄的“第一道大門”。這里每月都有人“到訪”,交織著悔恨、憤怒、恐懼等情感。對于初入監獄的服刑人員,監獄會根據刑期長短開展為期1-2個月的入監教育。近年來,在倉山監獄,入監隊民警踐行教育改造宗旨,上好服刑人員“入監第一課”。 倉山監獄入監隊民警抽考新入監服刑人員監規紀律掌握程度 “在這里,只有一個身份——服刑人員” 從“自由身”變成“墻中人”,身份意識要規范好,行為習慣要養成。入監教育是監獄改造“新人”的第一步,樹立正確改造目標,培養良好改造態度,是服刑人員走向新生的必經之路。 倉山監獄入監隊民警在嚴格執法、文明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管理新模式。嚴格搜查服刑人員有無攜帶違禁物品,做好信息摸排工作,逐一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解讀相關法律政策,闡述監獄性質與工作任務,告知教育改造內容等,回答服刑人員關心的減刑假釋、親情電話、親情會見、家信郵寄、購物消費等問題,并因人而異制定教育方案,開展談心談話,為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和監管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入監教育第一課,踏實改造” 今年1月,在點名現場,看著面前的囚服,服刑人員彭某表情懊惱地陷入沉思。從一名正處級干部跌落為階下囚,彭某內心有說不出的懊悔。“他長期患有抑郁癥,接受日常教育之外,他時常一個人坐著發呆,有失眠的現象。”入監隊民警回想起彭某入監時的情形。身在高墻內,彭某內心積壓的情緒使他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現了一系列不良的反應。 民警將其送到監獄醫院就診,由專業心理醫生對其展開心理干預,但由于監獄醫療條件有限,無法提供替代的藥物。“請示領導,與家屬聯系。”家屬將藥物送至監獄大門,監獄醫院反復核查藥物后,入監隊做好藥品進監的系列流程,將藥品送到彭某的手中。“感謝警官,吃完藥我好多了,接下來我要踏實改造。”在入監教育中,彭某控制好自己情緒與生理上的不適,現已順利下隊改造。 在監獄,認罪悔罪教育是轉變服刑人員思想、告別罪惡的重要一課。服刑人員認罪但不一定悔罪,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罪行并悔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警官,我是冤枉的!你要相信我,是他自己不遵守交通規則才重傷的,為什么判我這么重的罪?”服刑人員吳某怎么也沒想到,一次交通事故讓他鋃鐺入獄。“那你現在坐在這個‘輪椅’上不能行動,跟他(扮演肇事者)進行有罪無罪辯論。”為加強他的悔罪意識,民警以心理輔導的形式開展“角色扮演”,在一次次來回地辯論中,吳某“切身感受”自己的行為給被害者造成的傷害,辯論的底氣越來越弱。今年8月,在“將心比心”的案例復盤中,吳某終于流下了懺悔的淚水。“警官,我錯了,我寫了一封悔罪信,麻煩您幫我寄給被害人家屬,向他們表示我已經悔改,會努力賠償他們的損失。”在接下來的改造中,吳某認真履行自己的誓言。 “不要犯罪,要敬畏法律” 每次收新犯,入監隊民警心中都五味雜陳。“不要犯罪,要敬畏法律。”這是入監隊隊長嚴林星工作中最深的感受。 在入監隊中,有因為法律意識淡薄而沖動犯罪的初犯,有蓄謀已久無視法律的累犯,還有兩鬢斑白的老者……他們皆是因為對法律的無知、對權利的貪婪、對生命的蔑視,走向犯罪的深淵。“我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改過自新,在監獄的法律教育中養成守法意識,在行為規范中矯正社會惡習,在心理團輔中重新擁抱陽光,做合格公民。”嚴林星說。 對青少年加強法治教育與生命教育,進社區開展法治和防詐宣傳,加大對婦女兒童自我保護意識,解析更新就業政策……在倉山監獄民警看來,“對法律心存敬畏”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要貫徹落實到社會各界。 (潘雯君 嚴林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