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0日訊 如何緊跟新時代步伐,讓“楓橋經驗”這面中國基層治理的旗幟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廈門有了自己的答案。近年來,廈門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引導社會組織和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形成具有廈門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書寫著一個個基層治理的鮮活故事,鋪就出一座座溝通黨心民心的連心橋。 黨建引領 注入“紅色動力” 騎樓老宅、花市園林,老阿伯圍坐一起泡茶“話仙”,年輕人舉起手機拍照“打卡”…………走進“鷺島”廈門的開元街道,臨海聽風的老城景象中,悠然祥和的平安畫卷映入眼簾。 1985年至1988年,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居住在思明區深田社區,他的誠懇、謙和給老街坊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調離廈門后,他還給對門的鄰居寄來一張手寫著“遠親不如近鄰”的明信片。此后,“近鄰文化”在開元街道深田社區生根發芽。 思明區以近鄰黨建為引領,大力弘揚“遠親不如近鄰”文化,黨員干部還結合“近鄰·思民”專項活動的開展,持續辦好一樁樁群眾“身邊小事”,解決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 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有賴于部門協作的“法理”團隊和鄰里互助的“評理”團隊的活躍,和諧“鄰里圈”在思明區各個社區、小區越來越常見。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創新,聚焦基層矛盾糾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探索形成“社區有評理室——街道有多元矛盾調解中心——區級有專業調解機構”的多層級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體系,有效推進矛盾糾紛全鏈條解決,讓基層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訴源治理 夯實善治之基 法治是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數據顯示,思明法院新收民事案件量從2019年同比增長21.07%到2020年出現拐點至2022年減少3.61%。民事收案率大幅降低的秘訣就在思明區訴源治理中心。自2020年6月成立以來,該中心不斷探索創新,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源頭預防矛盾,培育深厚的法治文化,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講法,矛盾自然就少了。 廈門正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讓新時代“楓橋經驗”由點及面,不斷輻射、擴大覆蓋。 廈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于2019年成立,今年9月入駐海絲中央法務區,是全國首個實體化運行的金融司法聯合工作平臺,其中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站由4家金融行業協會派駐56名專、兼職調解員,為金融市場主體提供公正高效的權益保護,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減少訴訟增量。 今年年初,廈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站的調解室里,一位神色憔悴的大姐泣不成聲:“我一輩子的積蓄,一下子全沒了…………”作為工薪階層的她,因投資購買的某金融機構私募產品暴雷,投資的美夢變成了血本無歸的噩夢。本案的私募產品糾紛涉及29名投資者,因該產品暴雷,他們面臨著可能血本無歸的局面。 廈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立案庭在收到該系列糾紛后,移交至中心設立的全國首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站做調解,并由中心法官指導工作站進行協同化解。中心法官、調解員、監管部門負責人從客觀專業的角度厘清該私募產品項目的損失原因、責任認定、損失劃分等問題,消弭各方矛盾,讓投資者接受“買者自負”的投資風險,也勸說金融機構履行“賣者盡責”的社會責任,最終達成個體利益與社會公益之間的兼顧,實現金融消費者、金融機構、司法機關的多贏共贏。最終大家以這個合理合法、讓29名投資者都認可的解決方案,協助投資者追回了3500余萬元的投資款。 多元化解 注重社會參與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一切為了人民是“楓橋經驗”的不變初心。廈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篤行不變堅持,針對醫療、勞資、商貿等矛盾多發易發行業領域,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利用專業優勢、參與化解工作。 海滄區新陽工業區有企事業單位2000多家,外來人口19余萬人。因生活習慣、民俗文化等差異引發的矛盾糾紛和治安問題有時發生。對此,新陽派出所將警民聯調室的觸角前移————把調解室設到企業去,將轄區矛盾風險發現在早、解決在小。 去年10月,工業區一家公司的員工鄭某在上班途中意外身亡。事發后,企業負責人與鄭某家屬一起來到駐企聯調室,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幫助雙方厘清責任、明法釋理,最終施工方因未落實有效管理責任,對鄭某家屬給予賠償,一場矛盾糾紛被精準化解在了源頭。 駐企聯調模式不僅讓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實現互助,從矛盾糾紛信息采集到預警、解決,形成了園區矛盾糾紛閉環管理。同時,打造駐企聯調模式,員工遇到困難“有人管、能傾訴、能化解”,也減輕了企業管理風險,為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百花齊放春滿園。一直以來,廈門傳承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多元解決矛盾糾紛機制不斷深化,推出一批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首創經驗。 在2021年率先全省實現重點部門市區兩級行政調解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市司法局持續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推動工作向人社、住建、教育等部門拓展,進一步提升行政調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同時,市司法局注重打通“神經末梢”,推進有條件的村居配備專職調解員,推動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通過市人民調解員協會引導各區制定人民調解員培優計劃,努力讓群眾獲得更優質、更貼心的調解服務。 創新做法 實踐“廈門探索”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廈門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資源,不斷實踐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廈門探索”。 為幫助提升涉臺案件審判質效,海滄法院專門成立了涉臺法庭,聘請臺胞擔任調解員、監督員等,推進涉臺司法服務精細化、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針對一段時期涉臺勞動爭議案件多發的情況,該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和用工風險提示、向市臺商協會發出司法建議等措施強化源頭治理,年收案量從近700件降至7件。 2022年1月,廈門國際商事法庭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設立,同年9月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正式掛牌成立。廈門國際商事法庭緊緊圍繞著建設國際商事海事爭端解決優選地這一目標,致力于共同打造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平臺、國際商事司法一站通辦平臺、國際商事法務創新發展平臺“三大平臺”工作載體,著力構建具有海絲特色、廈門區位優勢的N項工作機制。 “楓橋經驗”賦能基層治理,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以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社會統籌聯動讓覆蓋社區、遍及居民的基層服務落到實處,多元調解緊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如此“精耕細作”之下,廈門市的基層治理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本報記者 葉蔚蓉 通訊員 廈政法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