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高考,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成績出來后,陰差陽錯,我被成都一所重點高校錄取。雖然,年少的心也有遠離家鄉的沖動,但想想要孤身一人到幾千公里之外求學數年,從未離開過家的我,一夜無眠。 得知錄取結果后,我找到兩個錄取到重慶的同學,決定三人結伴同行,到重慶后我再轉車去成都。由于要到永安去拜見親戚,我們選擇了從永安上車。當時,我買的是全程通票中途再進行簽轉,路程兩千多公里,學生票半價34.5元。 9月初的一天晚上8時許,我人生第一次火車之旅開始了。 踏上列車那一刻,我們徹底懵了:車廂、過道、衛生間里滿滿當當都是人,空氣渾濁不堪,汗臭、腳臭各種酸臭味陣陣襲來,角落處甚至還有活禽掙扎。我們仨都是第一次見到真的火車,才知道不從始發站上車是沒有座位的。送行的父親見此情景,滿眼關切卻又無可奈何。他看我們滿頭大汗無處落足,只能買了三大瓶可樂遞了上來,千叮嚀萬囑咐也被淹沒在一片嘈雜聲中。就這樣,我們靠著雙足交替站立和站著睡覺,互相扶持著,挨挨擠擠地站了十來個小時,到達江西鷹潭。 按計劃,我們應該在此簽轉上海到重慶的71次特快列車,誰也沒想到,這才是我們不堪回首經歷的開始。 鷹潭火車站大廳,是黑鴉鴉的人群。我們買的是直達終點通票,本以為在問訊處窗口就可以直接簽轉,卻不料被告知須到售票窗口才能辦理。好不容易排到售票處窗口,車票卻被扔了出來,告知通票簽轉不屬售票窗口業務。再次回到問訊處,仍然稱此種情況屬售票窗口業務。此時的我們,早已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輾轉來回被踢兩三次皮球后,經過我們三人多次請求,售票窗口終于不勝其煩,順手將我們改簽到并不途經的南昌方向去。此時距離發車已不足1小時,擔心不按改簽乘車,車票會被作廢,我們來不及爭辯,只能急匆匆去趕車。上車后,我們才了解到此趟列車與71次列車并無交匯,只能在向塘站下車后就近到向塘西上車。無奈,到達向塘站,為了避免出現被拒簽情況,我們仨決定不出站了,順著鐵軌步行到向塘西直接上車! 于是,三個少年拎著行李箱,在長長鐵軌邊上踩著鐵道上碎石迎著夕陽一路蹣跚前行。9月的南昌,吹來的風還是灼熱的,路旁的灌木草叢不時拂過我們的身軀。未經世事的三人面面相覷,內心一片冰涼,對大學生活的向往與憧憬正一點一點消散,所想的只是在向塘西能否順利上車?也只有在此時,我們才更深刻地體會到了 “在家百樣好,出門萬事難”。所幸,向塘到向塘西還不算太遠,經過約兩公里的坎坷行程,我們終于來到向塘西。在站臺上的一個女性工作人員驚愕眼神中,我們三人狼狽地手腳并用爬上站臺,了解我們經歷后她長嘆一口氣,說道:“不就是換乘‘拐幺(71)’嘛,簽轉一下就是。”“拐幺”,聽到從她口中說出的這個車次的電報發音時,我們如聞天籟,更覺得她就是我們此行的第一貴人。霎那間,我們仨都有種想哭的沖動。在她幫助下,我們順利地踏上西去的71次列車,即便車上依舊擁擠,即便還要再忍受幾十個小時近乎不吃不喝的煎熬,但想到此車能直達重慶,而且重慶還有多趟始發成都列車時,一切就都釋然了。 后來,我才知道,抵蓉后,我第一時間在火車站發出的電報不知何故家里并沒有收到。直到20多天后,家人收到我的書信才得知我平安消息!要知道,自我離家后,家人天天都是翹首相盼,望穿秋水,奈何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極不發達,父母長吁短嘆,徹夜難眠,母親還不時責怪我父親,沒有親自送我到校,數千公里的行程怎么讓一個從未離過家的十七歲孩子承受?!家書的到來才讓他們放下心來。 時至今日,火車高鐵四通八達,手機通訊視頻實時秒聯。當年三個一起同行的少年,都已深深將這段經歷烙刻于心,也坦然地將其視為自己人生成長路上的一次歷練。 (張志宏 作者單位:廈門市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