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真心換真情 ————連城縣廟前司法所化解矛盾糾紛“有一套”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30日訊 近年來,連城縣廟前司法所立足司法行政職能和多元調解職責,深刻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神要義、核心實質,探索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新模式,及時、有效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請食堂幫我留一下晚飯,我有一個糾紛要調解,會晚點回來。”日前,臨近下班,廟前鎮羅某某的家長來到司法所。原來,因其孩子與同學玩耍中,不慎摔斷牙齒,希望司法所幫忙調解。聽到當班調解員叫同事幫忙留飯,當事人表達了歉意。 “非常抱歉,讓您延遲下班了,但我們家長上班時間在務工,只能在利用下班時間找你們,你們今天能幫忙解決,明天我就不用請假扣工資了。”調解結束時,當事人十分感激地握著調解員的手說。 糾紛事前發現、主動介入、提前化解是預防糾紛事態擴大的重要手段,廟前司法所依托148法律服務站,整合12345投訴平臺、信訪受理室,打造一站式受理中心。通過聘請有基層法律服務從業證的專職調解員坐班,實現現場登記、現場受理、現場分流、現場援助、現場調解業務。 調的是矛盾糾紛,解的是民心民意。近年來,廟前司法所通過開展“全可調”機制,對咨詢、投訴、糾紛案件實施“可調案件有人調解;對“不可調案件”實行有人普法、對“非受理投訴案件”實行有人傾聽的服務模式,徹底將潛在糾紛排查化解。 “雖然我這個事情,你們也沒法解決,但是這兩天你們每天在這里陪我聊了3個小時,我也覺得你們確實是好干部,民政補助這也沒多少錢,我就算了。”近日,一位因自生條件無法享受民政大病救助的當事人,在司法所的勸說下,終于放下心結。 利益均衡是為了保障群眾利益,化解矛盾著眼于減少社會對抗,案結事了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該案雖不屬于糾紛受理范圍,但如置之不管,當事人對村委會、政府積怨將越來越深。調解員通過耐心的傾聽,任由對方從小時候受到的欺負講到自己現在生活的說辛苦,不因與案件無關就隨意打斷當事人,讓當事人充分的訴說怨氣,內心獲得舒緩。 日前,廟前一企業因股權糾紛,導致70位工人無法結算工資,經司法所連夜調解,股權糾紛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群體性事件一觸即發。在司法所研討案件中,提出通過先幫扶的處置方案,聯系園區內13家企業,首先為70位工人提供就業崗位,如新用人企業和工人達成一致,用人企業對這批工人進行幫扶,可預支2個月的工資,讓工人先解決后顧之憂。 此后,經過長達約2個月的調解,原企業股權糾紛得以解決。在調解矛盾中,廟前司法所不僅關注糾紛的解決,還注重對當事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況的關心與支持,對因糾紛導致有生活困難的當事人聯系相關部門予以幫助,對因糾紛導致情緒不穩定的當事人引導其到司法局心理健康中心通過專業的心理導師進行開導勸解。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陳健)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