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電詐“防火墻” ————仙游法院全力守護群眾“錢袋子”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2日訊 “AI換臉”“退貨理賠”“蟹卡騙局”…………電信網絡詐騙手法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為此,仙游法院堅持全鏈條、全方位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全力守護群眾的“錢袋子”。 齊抓共管 敲響電信詐騙“審判槌” “根據17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法判決如下:被告人石某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二個月…………”隨著法槌敲落,一樁涉案人數眾多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順利審結。 2020年初,石某某萌生為某網絡賭博詐騙集團“吸粉”進行詐騙的念頭,其通過招募李某某等人,冒充某招聘平臺的工作人員撥打被害人電話,以介紹工作為由引誘被害人添加上線犯罪集團提供的QQ、微信號等(俗稱“吸粉”)。 截至案發,先后有多名被害人被上線犯罪集團以“給彩票平臺和網站刷人氣和流水量賺取傭金”等理由騙取人民幣共計90余萬元,被告人石某某、李某某從中非法獲利人民幣10余萬元。 “電信詐騙往往存在犯罪方式隱蔽、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行為人可以隱藏在網絡、電話的另一端從事犯罪活動,防范管控、追贓止損難度較大?!毕捎畏ㄔ盒淌聦徟型リ惙ü俳榻B道。 為遏制電詐犯罪多發高發態勢,仙游法院強化內外聯動,對外依托公檢法聯防聯控機制,與銀行、電信等單位開展常態化交流溝通,在證據調取、固定、審查上緊密合作,明確涉案財物證據標準和查扣范圍;對內完善“立審執”銜接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被告人適用緩刑,動員其主動退贓退賠,實現彌補被害人損失、節約司法成本、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大效果。 精準開方 擰緊企業經營“安全閥” 互聯網時代,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助燃劑”。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對詐騙對象進行“畫像”,從而實施精準詐騙。 某通訊公司員工蔡某利用工作便利,以幫助客戶開卡操作為由,盜制并出售含有他人身份信息手機卡。最終,仙游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蔡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并處罰金四萬一千元。 判決雖然已經生效,但法官的思考卻未隨之終止。仙游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發現,該單位在手機開卡、激活業務的過程中,對客戶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不夠健全,在客戶個人信息收集、處理流程中存在漏洞,對業務人員的工作監管不夠到位。 “這些漏洞不堵上,放之任之,很可能致使公民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受到侵害?!痹谡J真研判后,仙游法院向該通訊公司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加強對員工的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培訓,同時強調激活電話卡的關鍵步驟應由客戶本人操作,對涉及客戶個人信息的相關流程可引入同步錄音錄像、專崗監督、定期評查等制度。 案件的審結只是治標,深究其背后潛藏的問題,堵塞漏洞、完善監管才是治本。今年以來,仙游法院致力于為社會發展精準“把脈”,共發出司法建議11份,內容涵蓋個人信息保護、金融風險、行業監管等方面,為提升縣域綜合治理開出一張張“良方”。 防患未然 當好全民反詐“宣傳員” “投資前問問自己,動動手指就能賺錢,天上掉餡餅的事兒能輪得到我嗎?” “網戀前問問自己,人美聲甜的小姐姐,帥氣多金的小哥哥,為啥還需要網戀?” 全民反詐,不僅需要打擊到位,更需要預防在前。今年5月,仙游法院聯合縣公安局、檢察院等部門,帶著“反詐靈魂拷問”走上街頭,開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集中宣傳”,為易受騙群體“量身定制”反詐防騙提醒,發動群防群治,真正從源頭鏟除、擠壓電信網絡詐騙行為的滋生土壤。 近年來,仙游法院線上、線下雙向發力,制定《關于落實常態化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宣傳防范工作方案》,落實“分戶包干”電信詐騙宣防工作,并通過公開庭審、設立法律咨詢臺等方式,提高群眾甄別能力,有效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仙游法院還依托“一網兩微六端”司法網宣平臺,對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進行專題宣傳,拍攝“游”法說反詐小劇場2條,推送“全民反電詐”系列宣傳9篇,公布典型案例28件,累計瀏覽量8萬,宣傳受眾達15萬人次。 (陳靜 陳琦 鄭靜沂)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