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涉臺解紛“專科醫院”、組建“調解110”、設立駐企聯調室—— 廈門海滄版“楓橋經驗”開花結果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6日訊 這里有涉臺解紛“專科醫院”,致力為臺胞、臺企打造一站式解紛服務;這里有一支“調解110”團隊,追求“村狗不叫”的極致狀態,全力化解“疑難雜癥”,當好社會穩定的“壓艙石”;這里有7個駐企聯調室,“一室一側重”,提供有質量、更有溫度的法律服務,推動員工、企業、社會多方共贏……廈門市海滄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修煉內功 外聯力量 海滄法院打造涉臺解紛“專科醫院”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秉承這一理念,海滄區法院創新“三聯三結”涉臺多元解紛工作法,探索出一條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2022年底,海滄區法院收到20件租賃合同糾紛的系列案件。“法官,我手上這些都是旺鋪,租戶不交租,我得及時止損。”原告是一名臺商,他向法官提出自己的訴求。 當時正值疫情,商戶稱經濟不景氣,并非故意不交租。海滄區法院委托熟悉商事領域糾紛的律師調解員為當事人組織了一次現場調解。調解員居中協調,經反復磋商,雙方同意各讓一步,房東同意減免欠租期間四分之一的租金。租戶們感謝房東給的緩沖期,表示一定在約定期限內補齊租金。 今年開春,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商業街又恢復了以往的熱鬧。 師調解員開展調解 為暢通臺胞臺企訴求表達,便利糾紛化解,海滄法院修煉內功,外聯力量,成立全國首家“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涉臺調解室,建立涉臺商事糾紛中立評估機制,聘請律師“坐鎮”提供掛號式調解、專業化調解,推動兩岸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向縱深發展,調解成功率達52%;選任16名臺胞特邀調解員,發揮其“同鄉、同業”優勢,講好閩南語,當好“家里人”,理好“家里事”,參與案件審理、調解及執行等工作,形成基層調解力量與法官良性互補,共委托各類調解力量有效化解糾紛300余件;在臺辦、廈門市臺商協會等多地掛牌設立“調解員工作室”,便利群眾就近調解,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海滄法院也在硬件上不斷升級,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通過涉臺司法服務網、移動微法院、法院調解平臺等實現臺胞辦理訴訟事務“一網通辦”。在全省率先為臺胞提供跨海峽網上立案、委托代理視頻見證等訴訟服務,獲臺媒盛贊;依托“總對總”涉臺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設立海絲中央法務區涉臺商事案件云上調解室,助力臺胞跨海峽解決糾紛矛盾,通過線上與線下并行實質化解民商事糾紛逾百件。 實現矛盾糾紛“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 東孚司法所組建“調解110”團隊 海滄東孚司法所有一支“調解110”團隊,他們中有多名調解專家、10名專職調解員、5名律師。3年多的時間里,他們成功調解征拆糾紛440多起,協議金額突破35億元;他們追求“村狗不叫”的極致狀態,總往村里跑,到群眾家里坐,去得多了,村里的狗也就熟悉了,竟也搖尾歡迎不叫了,糾紛在“泡茶話仙”中潤物無聲、風化于成。 東孚街道地處廈門西門戶,伴隨城市發展加快,近年來轄區征遷糾紛井噴、社會治理壓力驟大……“調解110”團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 調解成功,當事人送來錦旗 東孚司法所所長陳明哲介紹,團隊兼具熱情高、底數清、情況明、人脈廣、反應快、效率高等特點,再廣邀法官、檢察官、民警、行業專家等能手“定案護航”,全部門有機聯動的大調解格局,變“九龍治水”為“攥指成拳”。 2020年10月23日,原本關系親密的七兄妹因房屋征拆利益大打出手,拆遷工作一度停滯。“拆遷就是拆親”,村民議論紛紛。 “這起糾紛具有典型性,農村口頭分家協議履行難,外嫁女參與分配利益爭議大。這起案件化解得好,可以起到‘調解一起,示范一片’的效果。”陳明哲如是說。 之后,“調解110”團隊迅速形成調解方案,首先采用“背靠背”調解策略,運用普法做通兄弟們的工作,引用大量案例使其接受“外嫁女”享有繼承權的法律常識,引導兄弟們斟酌對簿公堂的經濟、精力、親情成本及風險;其次是釋理,勸導兄弟們從分家協議的“牛角尖”中跳出來,從公平角度考量利益分配問題;最后是共情,邀請族內長輩參與調解,引導回憶兄妹同甘共苦的往事。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各方當事人終于齊聚東孚司法所,在調解員的協助下,當事人綜合考慮、兼顧各方面因素,“鏖戰”12個小時,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當場簽訂拆遷補償協議與調解協議,矛盾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調解110團隊是“東孚經驗”最具活力代表之一。2019年,東孚街道黨工委創新探索“聚、精、會、神”調解工作法,通過搭平臺、建隊伍、訂制度、樹精神,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優勢,在各領域大量化解復雜疑難糾紛,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計成功調處矛盾糾紛近3000起,為過去同期27倍,實現矛盾糾紛“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 “東孚經驗”6次被央視報道,2次被福建省司法廳發文推廣,“調解110”團隊也被司法部通報表揚,多名調解員獲國家級、省級表彰。 主動創安 多方共贏 新陽派出所建成7個駐企聯調室 新陽派出所創建“新楓暖陽”品牌,依托平安新陽企業聯盟7個聯防圈,逐步建成7個駐企聯調室,形成全面涵蓋工業區的駐企聯調模式,下沉一線化解涉企矛盾糾紛,做到預防在先、主動創安,持續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破題探索,始于“新陽”。在新陽工業區,各類企業工廠達1500余家,外來人員19萬名,企業員工間經常引發各類矛盾糾紛。 據統計,該工業區2021年報警的矛盾糾紛多達200余起。新陽派出所決定將警民聯調觸角前伸,聯合街道綜治辦、司法所,依托平安新陽企業聯盟群防群治組織,拓展出調解矛盾糾紛功能,在園區內為企業員工提供就近的法律服務。 如今,駐企聯調室在海滄多點開花,各有側重:駐明威平安圈駐企聯調室,快速處理企業員工、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長庚醫院調解室,調解轄區的各類醫患糾紛;宏發工業園建成宏發調解室,調解涉勞資和勞動關系類的矛盾糾紛;悅實廣場建成旺悅調解室,調解涉消費類的矛盾糾紛;在龍湖春江彼岸建成龍湖調解室,調解涉房地產的矛盾糾紛;在松霖衛浴有限公司建成松霖調解室,調解涉臺資及外資類的矛盾糾紛;在生物醫藥園建成生物醫藥園調解室,調解涉上市企業類的矛盾糾紛。 民警調解企業員工矛盾糾紛 截至2023年11月20日,7個駐企聯調室共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40起,形成“一室一側重”的工作格局,實現轄區警企聯調全覆蓋。 在具體運作中,新陽派出所還堅持在“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上下功夫,精心打磨這一品牌機制,牽頭啟動“百千行動”,計劃培養100名人民調解員,補齊調解力量。目前,100多名志愿調解員已全部完成培訓并持證上崗,確保駐企聯調室的服務有質量、有溫度。 (本報記者 余晶 通訊員 李曉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