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監管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 ————榕城監獄深入推行網格化包號管理制度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16日訊 “最小單元”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安全,號房管理是提升監獄監管安全的基礎工作。近年來,為進一步規范與促進監區基礎建設,推進落實教育改造科學化、安全管理精細化、執法工作規范化、隊伍建設正規化的要求,榕城監獄結合基層一線工作實際,以深入推行“3+3+1”網格化包號管理制度為抓手,強化齊抓共管和責任分工,促進民警依法履行職責,提升教育改造工作質效。 教育改造“不漏一號” 2021年3月,榕城監獄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制定完善多份規范細則。作為試點監區,六監區監區長、黨支部書記楊國政表示,由粗放到精細,網格化包號制度將監管觸角延伸到分監區的每個角落。 六監區有幾名重點關注服刑人員,其中余某的轉變過程讓民警們頗為感慨。余某父親早逝、母親忙于生計,他早早結交不良青年,19歲時就因犯罪被判入監服刑,面對將近20年的刑期,他不知所措。包號民警通過仔細翻閱余某的檔案,認真觀察其撥打親情電話、參加改造活動以及休息狀態的言行舉止,多次耐心溝通,一段時間后發現了余某也存有“軟肋”————母親。余母幾次前來會見,每每淚如雨下,隔著玻璃的余某無法幫母親擦拭眼淚,坐立不安。 民警以親情為突破點,開展個別教育談話,引導余某反思自我、尋找改造目標。“我也不曉得怎么就進來了,不過是打架下手重了點。”聽到這話,包號民警又驚又喜,喜的是余某愿意與他談論內心的疑惑,驚的是余某居然對法律一無所知。從第一個心結解起,民警找來通俗易懂的法律書籍引導余某閱讀,讓其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受害者、對親人、對社會帶來的傷害。 余某的第二個心結是不知如何與母親親近。在民警的鼓勵下,余某利用每月撥打親情電話的機會表達內心的想法:“你不要打那么多份工,錢留著自己用吧,不要都寄給我。”在親情的感召和民警的幫助下,余某漸漸開朗起來,不僅違規率下降了,還積極承擔號房責任分工。 類似余某這樣的改造案例在六監區還有很多,這都得益于網格化包號管理制度。十六分監區分監區長郭時恒表示,如今有了包號民警,不僅能將矛盾化解在號房內,還能通過服刑人員日常表現挖掘其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達到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的效果,更能根據日常行為變化將矛盾訴求化解于萌芽、防患于未然。 “以點帶面”履職盡責 據十七分監區分監區長吳啟平介紹,除每個號房配有一名包號民警外,各分監區還采取“3+3+1”包號責任制,即各分監區按照不少于3個片區、每個片區不少于3名民警、片區內每個號房須有1名包號民警的方式,落實民警分片包號責任。 十七分監區的頑危犯劉某一度讓民警們十分苦惱,面對這樣棘手的服刑人員,吳啟平將其交給分監區教育改造服刑人員經歷最多、文化閱歷知識最豐富的老民警。從2020年4月起,結合網格化包號管理制度,從嘗試和劉某溝通到嘗試教導劉某修身養性,再到嘗試打開劉某的心扉…………“耐心,是老民警最拿手的教育改造手段。”吳啟平回憶道,如今的劉某雖然偶爾還會與人起爭執,但已處于穩定的改造狀態中,其間也曾因改造表現良好獲得過一次減刑。 老民警退休了,新生力量接過了前輩的職責。如今,分監區3名“00后”新警在師傅的“傳幫帶”下,熟悉了處理應急突發事件、包號管理、號務會、個別談話、清監查號等工作流程,并已“出師”獨當一面。在分監區周獄情會上,大家輪流提交號房重要獄情信息,一同分析研判。 除了將網格化包號管理應用于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工作,六監區還將其與“傾聽榕城”等民警隊伍管理工作相結合,楊國政解釋道:“我們通過這項工作增強民警的責任心,調動民警的積極性,以點帶面,讓監獄其他工作、制度的落實也能水到渠成。” 考核激勵“比學趕超” 為積極引導民警提升責任意識,轉變工作觀念,主動作為,認真履職,監區制定《工作監督與績效考核細則》,實行民警個人自評、分監區(分監區長)具體負責當月包號責任民警綜合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落實和復核上報、監區考核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執行情況、每月研究最終評定。同時,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各項工作難題,切實提升監區工作效率。 “每周分監區獄情會、每月監區對各分監區包號管理落實情況開展檢查指導,根據包號管理工作職責的完成情況,對民警包號管理工作績效進行考評。考評不及格的民警按規定參加7-10天業務學習培訓,同時,這個考核結果也將作為當月民警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楊國政介紹,六監區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每年度根據民警月績效考核結果,選取在管理工作中成績優秀、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作為優秀包號民警、優秀管教、專項嘉獎等優先推薦人選,營造了爭當“教育能手”“改造尖兵”的濃厚氛圍,讓能力強、業務精、成效好的包號民警脫穎而出。 “提高一個人的戰斗力,就是提高了一支隊伍的戰斗力。”榕城監獄政治處主任陳江河表示,榕城監獄將持續完善網格化包號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時間空間、動態靜態的全時段全方位網格化管理規范,切實發揮民警個人特長,激發民警主觀能動性,提升隊伍履職盡責效能,為監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陳曉蓉 林伙星 張治九)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