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22日訊 明明沒有網上購物,卻意外收到一個匿名快遞,里面還有一張“知名品牌”的禮品卡。近日,來自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的陳女士就收到這樣一份“天降禮物”,卻不想因此被騙5000元。 1月7日,陳女士收到一個陌生快遞,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張印有“徐福記”商標名的禮品卡。盡管快遞并非自己購買,但好奇心卻驅使陳女士掃描了禮品卡上的二維碼,并加入了一個微信群聊。 “進群以后,我按照群管理員的提示,做了一些簡單的任務,并馬上收到了獎勵金。同時,群里的其他成員也表示自己通過任務掙到了錢。”陳女士說,在從眾心理下,她漸漸對群里“做任務得傭金”的說法產生了信任。為了賺取更多的傭金,隨后,她在管理員的引導下,下載了“CRONG”APP。 可令陳女士沒想到的是,等她按照APP客服提示完成了多筆刷單任務后,傭金卻始終無法提現。當她詢問客服時,對方卻告知她刷單任務失敗,需要繳納保證金。信以為真的陳女士隨即向對方賬戶轉賬5000元保證金,但再操作時,依然無法收到傭金。直到對方以其他理由誘導陳女士繼續轉賬時,陳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遂向漳灣派出所報警。 接到報警后,漳灣派出所高度重視,所長黃磊親自帶領社區民警上門了解情況,并對陳女士開展了面對面反詐宣傳教育。“這是一起典型的刷單詐騙騙局。詐騙分子通過互聯網黑灰產業鏈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以知名企業名義大范圍寄出快遞,并以領獎為由,引導受害人掃碼進群,從而實施詐騙。”黃磊介紹,該詐騙方式具有一定迷惑性,詐騙分子通常會在前期給予受害者一些“甜頭”,在受害者放下戒備后,再引導其“下載App”“做任務”。當受害者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后,再以“任務失敗”“操作失誤”等理由要求受害者繼續墊資,直至完成最后的“收割”。 黃磊提醒,年終歲尾,各類電信網絡詐騙高發,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掃描陌生的二維碼,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陌生電話,不要下載不明APP,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同時,漳灣派出所也加大了反詐宣傳力度,民警在各警民聯系群、警企聯系群發布反詐預警,結合各類典型詐騙案例,提高群眾對刷單返利類、貸款類、冒充公檢法類等常見詐騙形式的認識。 (龔麗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