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立足現代化全局謀劃生態省建設,圍繞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自然與文化等作出一系列富有遠見的重要論述,為福建發展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福建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發揮福建獨特優勢,深挖用好理論富礦,努力在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系統化構建、大眾化傳播、故事化外宣等方面協同發力,以文化賦能助推生態強省建設,為把福建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作出社科界應有的貢獻。 多學科協同傳承弘揚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福建依山傍海,山水相依,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自古以來,海洋文明和中原文化在此激蕩交融,造就了光輝燦爛的八閩文化,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福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撐和理論滋養。我們要堅守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魂脈”和“根脈”。既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又要深入挖掘朱子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生態智慧,從“兩個結合”的高度把握黨的生態文明創新理論及其在八閩大地的生動實踐,闡明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情理、哲理。將傳承弘揚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念、創新實踐與生態強省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為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貢獻智慧力量。加強高校、黨校等跨學科、跨單位的協同研究,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和優勢互補,打造更多反映八閩生態文化的學術精品。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新路。文化是根本,產業是載體。只有將特色文化與產業有機結合,才能推動傳統文化活態保護、活態傳承和活態發展,進而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和活力。多元豐富的八閩文化,不僅是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堅定文化自信、引領鄉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當前我們要直面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立足國情省情,堅持問題導向,做足調研文章,用腳步丈量學術深度,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中提升自身服務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積極探索區域特色文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子,促進“文化+生態”“文化+科技”“文化+手工”“文化+歷史+科技+市場”等多元要素融合發展。 講好文化自信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福建故事。當前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生態強省建設,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既要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外在約束力,也要以文化人,激發公眾內生動力。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要求“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統籌推進省會福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資源保護等。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推動生態文化繁榮發展,豐富生態文化活動,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打通理脈、貫通文脈、融通學脈,增強科普作品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注重學術話語與大眾話語之間的轉換融通,更加有效地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轉化為行動自覺。要跳出福建看福建,立足全國看福建,著眼全球看福建,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找準福建定位,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中貢獻福建力量。發揮“海絲”核心區的生態環境優勢,組織策劃一批展示科學思想引領、生態文化傳承、美麗福建成就的數字化外宣作品,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寬國際視野和更大創新力度,講好美麗中國建設的福建故事,增強八閩生態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