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年新春,我來到位于龍巖新羅區東面的龍巖洞,一睹她的真容。我們沿著斜坡直上,有桃花林、望鄉廊、王源讀書處。草木蒼翠,三角梅盛開,耳旁傳來蟲鳴鳥叫,宛如仙境。山因有龍洞而更顯靈氣,雖然我們還未踏進龍巖洞,但我已感受到翠屏山所孕育的靈秀之氣。 我們拾階而上,順路而行,走個兩三分鐘,就看到龍巖洞的洞口。陽光灑在洞口,映出一片神秘的光影。我深吸一口氣,仿佛能感受到遠古的氣息。我輕輕撫摸著洞口的石壁,冰涼而堅硬,卻又仿佛有種生命的力量。 順著鋪好的石塊路,從上而下走個三四米,就到了龍巖洞,可以看到洞中有被修繕過。當今現存的龍巖洞只有最初的一點點,僅存留洞口的洞廳了,洞高四五米,面積大概在四五十平方米。我打開相機,閃光燈的光束照亮了石壁。它們在濕潤的空氣中靜靜生長,歷經千年,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我停下腳步,閉上眼睛,用心聆聽它們的低語。 忽然,文友小謝大聲說:“快看,壁上的字!”頓時,七八雙眼睛盯向了《龍巖記》。龍巖洞的文字,是明代龍巖進士王源,于500年前寫的散文。內記載:“壁右涌出一條如柱,黃色鱗甲,恍若真龍,四肢不露,至頂而止…………”這大概就是龍巖洞的由來了。 我們仔細地觀察,果然在石壁上找到了一片片金光閃閃的鱗片,在洞角處又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小洞,但排列似乎有規律。我用手輕輕觸摸,感受它的質感,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 在石壁上,還有很多摩崖石刻。這些摩崖石刻,可以清晰看到字樣,還有很多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落款,是福建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地下大型題刻,于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題刻大部分刻于明清時代,布局嚴謹,結構工整,書法剛勁,保存較為完整,有些字跡還被描紅過。 據史料記載,龍巖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4000~7000年前)古越先民們就居在此,是龍巖區域內發現的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洞穴遺址。龍巖洞被發現是在晉代。龍巖洞分前洞、中洞、后洞,由于歷史上采礦等原因,目前僅存中洞,中洞壁頂有兩條龍,右邊為黃龍,左邊為青龍,因此得名。因洞中有“龍”,先民們在此建立了龍宮和寺廟,以求風調雨順,自唐朝以來,游客如云、香火不斷。 從那狹小的洞口出來,我們登上了龍巖洞的登頂,這里陡峭險峻。放眼望去,半個城市盡收眼底。傍晚來這里看日落的人絡繹不絕,如今已是網紅打卡地。 龍巖洞因有“真龍”之所在,難怪那么多學者都為她留下了詩文。對于我來說,通過此次探訪,也再一次感受了家鄉的魅力,不僅是自然風光的魅力,更有文化積淀的魅力。 (張文瓊)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