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千年來,人們對生命的追問,一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思考,多數人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人也需要以他人為鏡鑒,從他人身上照鑒自己,啟迪自己對生命的探索與思考。 我是一名政法戰線上的老兵。在幾十年的工作中,除了熟知身邊的每一位同事外,還從自己幾位摯友的身上,體悟到生命這個沉甸甸的話題,從而引發出一番對生命真諦、生命價值的思考。 楊勤平,一位孜孜于詩詞領域的尋道者。他不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從活不過16歲的“醫囑”,到活過66歲的頑強抗爭,盡管因一次意外事故而不幸辭世,但他一生都在吶喊,都在思索,都在譜寫不朽的人生篇章。他在《熱愛生命》中慨嘆:“最難剝奪的是生命的權力。”他時刻帶著詩詞稿本在身,記下生命如詩、生命如歌的歷程,把生命的體驗和感受用詩詞記錄下來,讓自己在如歌的人生中昂然前行。 宮浩,一位山東籍老革命。他一輩子都在播撒善良與公正的種子,寧可自己辛苦受累、蒙受非議和委屈,也要堅持秉公執法、執法為民,為受害者洗刷冤屈,恢復名譽;讓違法者無處逃遁,受到懲罰。他的生命如一束正義的火炬,照亮著人民群眾公正、安寧的生活。 廖江山,一位馳騁疆場的共和國軍人。他從小受到紅色家庭的熏陶,在國家需要、民族大義面前,毫不猶豫地請戰奔赴前線。在前線看到身邊倒下的戰友,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使他更深切地體味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當即刺血為墨,以血書相告妻女,也知道“妻女夜夜盼月圓”,但“軍人皆懷報國志”,表達了自己隨時準備血灑疆場、以身許國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鄒哲開,一位迄迄于兩岸和平統一的智者。他和他的團隊心系祖國統一大業,參與促成了大陸與臺灣當局簽訂的九二共識協議書,為海峽兩岸統一奠定基礎。繼而又承擔重任,在京、港工作期間,為港澳回歸和繁榮穩定付出大量心血,作出突出貢獻。 陳德華,一位執著的制茶人、茶文化傳播者。他為自己少年時的一個執念,而努力辛勞了一輩子,讓武夷山大紅袍聲名遠播。對于許多人來說,大紅袍太稀有、太珍貴了,只能遠觀而不得親啜。是他帶領武夷山的茶農,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使大紅袍的扦插獲得成功。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紅袍“飛入尋常百姓家”,陳德華也因此被人們尊為“大紅袍之父”。晚年,他仍醉心于大紅袍的研究,讓“暗香”特色得以傳承光大,讓“暗香”品質純正高雅,令人驚呼“一泡驚天下,四海留‘暗香’!” 如今,他們都已駕鶴西去,引發我無限的悲痛和思念。在一個個難眠的夜晚,我含著淚水、傾注深情,為他們寫下一幅幅挽聯,以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和景仰之心———— 悼勤平: 胸中藏天理,鑄劍為信仰,待友親兄弟,侍親久病床,不愧君子、孝子、義士、戰士。而今血性化作揚子浪千層; 少年多宏論,詩篇眾口傳,行醫武夷下,酒店迎賓忙,堪稱學人、詩人、醫者、使者。老來豪氣升騰東方星一顆。 悼宮浩: 龍圖明鏡,幾番斗膽平冤,蠟炬成灰,猶作明光照法典; 雁過留聲,此身何為傳名,布衣庶民,自有公論樹碑銘。 悼江山: 一生英武,軍威軍魂鑄金身; 滿門豪杰,護國佑民顯忠誠。 悼哲開兄: 六十余載人生,勤耕苦讀廉官員。“九二共識”定大計,精忠報國港澳返。此時此地,幾人可與比?! 四十多年知交,良師益友好兄長。崢嶸歲月共高懷,急公好義稱典范。斯人斯疾,蒼天何不平?! 悼德華兄: 識君正青年,天游育茶,武夷亮電,首創拼裝大紅袍,專利歸公,不計個人; 送君八十齡,后輩成才,茶鄉富裕,無愧“大紅袍之父”,“暗香”醉人,公者千古。 他們的生命歷程不同,卻以自己不懈的努力,綻放生命的光彩,引發我對生命的思考。 我想到宇宙。宇宙那么的廣闊,浩瀚無垠,深不可測。而地球就像一顆懸浮在宇宙中的塵埃,那么渺小,那么孤獨無助,那么漫無邊際的飄蕩著。但它卻是承載著80億人類的星球。當我們仰望星空,繁星閃爍,數不勝數,假如把地球上80億的人類分散到宇宙星辰上去,無數個星球還很難分到一個。所以,作為每一個個體的人,都是極為稀罕和珍貴的。再從時間看,在億萬年地球存在的時間里,一個人只能獲得一次、最多不超過百余年的生命。因之,我們需要倍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做“一顆閃耀蒼穹的新星。” 我想到生死。人有生有死,向死而生,是不是生命就沒有意義了呢?那也不是!人生一代又一代,就像一場接力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承擔社會所賦予的責任。人類長期為本性拼搏,就具有了為自己生存、溫飽、發展的本能。然而,人之所以為人,還需要突破動物本能的束縛,為家人、族群乃至人類其他分子需求而盡一份力,這就是良知、良能。當人們節制自己的本能,喚起良知,激發良能,多做為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事情,他的人生才更有價值,他的生命才更精彩。 我想到成功。古今中外,人們常用是否成功來衡量人生的價值。其實,對于成功評判難以有一個標準的尺度。一朋友喜歡爬山,城郊數座山丘他幾乎都走遍。有人問他:又不是什么名山大川,有什么看頭?朋友笑答:何必都奔著名山大川去,再小的山也有“金頂”。同理,每一個崗位、每一項工作、每一種職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要努力了、盡責了,都能登上自己的“金頂”。書中的楊勤平不信“醫囑”信自己,讓生命活出了詩意;宮浩一身正氣敢擔當,在每一起案件審理中彰顯了正義之光;廖江山胸懷報國情,“一生英武,軍威軍魂鑄金身”;陳德華一生天游育茶,讓“大紅袍”名揚天下,“暗香”潤人心。在一些人看來,他們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舉,卻用生命的微光將夜行者的道路照亮,用自己的不懈努力,鑄就了人生的“金頂”,讓時下的我們向他們投去致意的目光,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著名生物學家貝時璋在面對《東方時空》記者有關“生命的本質是什么”的提問時說:“要回答這個問題,很難!很難!”貝老略加思索之后,引用了詩人李白的兩句話“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啟迪人們對生命去做更深層次的思考。“人正是在詢問他自己和這世界上其他存在者之存在的意義過程中,才真正了解自己的存在根據及其意義。”也就是說,人正是在對人生意義的追問中才發現了人生的奧秘,激發出前行的動力。做一個生命的追問者,不斷用“舍生、盡責、奉獻、快樂”等元素為生命賦能,與奮斗為伍,以付出為樂,就能讓人生的短暫化作永恒,不枉來世上走一遭。 (唐浩茫)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