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我們乘坐的旅游大巴離開黑山南部的濱海城市布德瓦,前往一個神秘的國度波黑。布德瓦與黑山的另一座旅游城市科托爾毗鄰,只是隔著一條長長的山間隧道。這兩座姐妹城,串聯起黑山的靜好時光。 歷史上,科托爾城一直是黑山通往克羅地亞和波黑的重要孔道,也是黑山邊防的堅固屏障。洛夫琴山高聳于亞得里亞海畔,雄拔的山體,像是一群渾身涂著橄欖油的巨人正圍成一圈角力競技,巨人們的身下,形成了一個彎而長的峽灣————科托爾灣。峽灣深入內陸達32公里。峽灣北岸山勢峻峭,山石黢黑,黑山由此得名。黑山民族向來以英勇善戰著稱,得益于峻峭的洛夫琴山,黑山也是巴爾干半島上唯一未被土耳其征服的國家。科托爾古城墻就蜿蜒在面海的陡峭山坡上,向人們描繪著過往的鐵血歲月。此時汽車正是沿著科托爾灣這面陡峭的山崖緩緩盤旋而上,從車窗下眺,黢黑的石灰巖崖壁下是一汪汪碧藍的海水,波光粼粼。一座座紅瓦斜頂的別墅,掩映在青綠的橄欖林間,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風光畫卷,讓人賞心悅目。 離開黑山邊境,進入波黑,導游的神情一下變得肅穆,反復叮囑在這里要注意的事項,原本喧鬧的車廂里霎時安靜下來,誰也不說話,只聽得沙沙的車輪聲,急促而單調。大巴穿行在山谷叢林間,窗外的風景很美。正是暮春時節,山坡上野菊花開得熱烈,黃燦燦的一片連著一片。不時,還可以看到落玉濺珠般的瀑布活潑地在峭崖邊嬉戲。但這塊山巒起伏、風光旖旎的土地,注定是一處血與火交織的傷情之地。 六世紀至七世紀時,西邊的克羅地亞人和北面的塞爾維亞人,先后遷徙至此。而東方的奧斯曼帝國,早就覬覦著這片土地。隨著土耳其戰車的隆隆推進,跟隨軍隊而來的是大量移民。民族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近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斷斷續續連綿不絕。尤以二十多年前,那一場慘絕人寰的波黑內戰,讓人們從此記住了巴爾干的苦難。 自1991年6月起,南聯盟開始解體。作為前南六個共和國之一的波黑,三個主要民族穆族、克族和塞族發生嚴重分歧。穆族和克族主張脫離南聯盟獨立,而塞族堅決反對。1992年3月3日,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宣布獨立。塞族立即宣布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國,脫離波黑獨立。三個民族間的矛盾驟然激化,并導致波斯尼亞戰爭爆發,27.8萬人被奪去生命。 由于在邊境過關時,耽擱了些時間,我們到達波黑南部城市莫斯塔爾時,已是午后三時。我們在老城用餐,天不作美,下起了滂沱大雨。走出餐館不遠就是那座名聞遐邇的古橋。盡管雨勢很大,但阻擋不了游人的腳步,更掩蓋不了古橋的嫵媚。這座通體潔白如玉、曲線輕盈柔和的石拱橋,猶如一位風姿綽約的麗人,正愜意地躺臥在清澈的內雷特瓦河上,魅力十足。只一眼,便讓人目奪心搖,不能自已。石橋的設計,匠心獨具,仿佛天造地設,與河流兩岸的街道自然對接,在碧藍的河水之上,畫出一個滿月般的圓。又像一只巨大的寶瓶,一時讓人覺得,那如濃如醇酒般的河水,正是從這只瓶口里噴涌而出。 位于老城中心的古橋,是當地居民的驕傲。莫斯塔爾,土耳其語即為“橋的城市”,這座小城,一直以來因其古老的土耳其風格的房屋和這座造型優美的單孔拱橋聞名于世。石拱橋由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于1566年下令建造,是當時世界上最寬也是最高的石拱橋。建橋花了整整9年,如同一個精心打造的藝術品。關于這座古橋,民間流傳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說,根據奧斯曼蘇丹頒行的律令,在建的橋梁如果坍塌,則建筑師須受死。因此,在橋梁將要合龍的最后時刻,建筑師哈杰魯丁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旦失敗,就從高達20米的橋身上跳下去。還有說,石拱橋建成后,當地居民看到高高拱起的橋身卻不敢走。于是,哈杰魯丁在橋下的拱洞里整整待了3天3夜,靜聽橋梁的動靜。最終,他成功了。石拱橋的風貌與周圍的山川景色及以石頭為主體的房屋、街道和諧呼應,古樸典雅。站在橋上,放眼望去,兩岸聳立的教堂和清真寺,還有大粒鵝卵石鋪砌的街道,與橋梁融為一體,仿如一幅16世紀波斯尼亞的風情畫。17世紀時,奧斯曼旅行家瑟比勒曾這樣動情地描述它:“橋從一面懸崖延伸至另一面懸崖,就像伸至空中的彩虹一樣…………”2005年,莫斯塔爾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發源于大山深處的內雷特瓦河穿城而過。河水清澈而湍急。藍盈盈的水色,猶如流淌著一河的翡翠,看一眼都心醉。而兩岸老城的一片片民居,頗富中世紀的情調,斜頂紅瓦,比肩接堞,屋墻下擠出窄窄的鵝卵石巷道,起伏彎曲有致。巷道兩旁則排列著密密的小商品攤位,掛著當地生產的形形色色的工藝品,其中有一些是用戰爭時期遺留下的子彈殼制造的。稍寬敞處還設有露天咖啡座。有意思的是,莫斯塔爾雖然只是一座人口僅10萬的小城,卻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而波斯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的社區正是由這條河流分開。橋頭兩端,則各建有一座石砌的碉樓,碉樓是戰爭年代的產物,曾是兩岸彼此敵視的眼睛。而今,硝煙已然散去,穆族的碉樓也改其功能為小型橋梁博物館。但以橋中心為界,穆族和克族平時則不相往來。 1992年波斯尼亞內戰期間,作為波黑南部重鎮的莫斯塔爾也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目標。1993年9月9日,莫斯塔爾古橋被炸毀。1994年停戰之后,穆族和克族人的居住區正式分離,各自居住在河流兩岸。人們將沉入河底的橋梁斷件一件件打撈上來,損毀嚴重的,則重新采石,而后細心比對,順序編號。莫斯塔爾古橋依照原樣修復了,根本看不出被破壞的痕跡。但我們注意到,在橋頭堡的碑座上有人用英文寫有這樣一行字:不要忘記1993年。文字上方赫然立著一個沖鋒槍的子彈匣。 而今,波黑已無戰事,但一座古橋,則成為穆、克兩族的楚河漢界,一水之隔,如同天塹。戰爭的裂痕已然深深地嵌印在人們的心底,再也無法抹平。 (黃文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