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無疑是冬季最亮眼的水果。從走街串巷的小攤到馬路邊的整車售賣,金燦燦的橘子讓原本肅殺的冬日多了一分融融暖意。橘園里果實壓彎了枝條,在墨綠的枝葉間半遮半掩,微風里笨拙地晃動。那深沉的綠葉和耀眼的顏色,讓人沉浸在生機與成熟的漾想中,而忘記惆悵與愁緒。 早年讀《唐詩三百首》,開卷就是張九齡的橘詩: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無論在溫暖的春天,還是霜雪嚴寒的冬日,橘樹永遠都是厚重的綠,它敦厚靜默不動聲色,塵俗中重重阻力更顯見它的低調內斂。用柑橘言志,帶著人生哲學思辨,《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楚王為羞辱齊國來的使者晏子,綁一齊人劫匪從前面走過,誣齊人善盜,晏子從容應對,人與樹皆會因環境不同而產生巨大差異。其實橘與枳是不同的物種,橘子酸甜宜人,而枳實就算十分成熟也難以下咽,枳樹上密密麻麻長滿又尖又長的棘刺,除了顯眼的金黃色,無論外形或大小都與橘子完全不同,皮粗肉糙彈性十足,用力摔下不僅毫發無損還能回彈蹦得老高。 橘樹總是寄托著某種情懷,賦予人格化的想象。屈原《橘頌》說它“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橘”,成為一種忠誠堅守的精神追求,在志怪小說中也能見到人格化的蹤跡,聊齋中的《橘樹》便是如此。陜西人劉公到莆田當縣令,有道士獻上一棵僅手指般大的橘苗,他堅決拒絕,但在幼女的哭鬧下無奈收下。小姑娘像好朋友一樣呵護小樹成長,幾年后長到小姑娘手腕那么大還結了果,這年劉公任期也到了,盡管女兒愛這棵橘樹,但樹沉不好搬遷,于是劉公騙小女兒說過幾天就回來。劉公擔心樹被偷,將橘樹脫盆種到院子中。數年后小姑娘長大后嫁給莊姓書生,書生中了進士,巧的是也到莆田做縣令。夫人非常高興,她掛念的橘樹已亭亭如蓋成參天大樹了,掛滿累累碩果。她得知自己走后,橘樹長得很茂盛就是不結果,今年突然開花結果了。夫人更是驚奇于自己與樹的情緣,第四年,橘樹零星開花顯得憔悴,她知道丈夫任期不遠了。果然,到了秋天,縣令被解職了。 草木有情常相伴,橘樹似乎冥冥中與女子心靈相通。汪曾祺說,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他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人說草木無情,其實草木有本心,自然界只有無心之人,卻絕沒有無用之草木!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橘子的本心還有愛子的傳奇,《三國志》引用晉人一則故事:丹陽太守李衡的妻子不善治家,致窮困潦倒,他密遣十人于武陵龍陽洲上作宅,種柑橘樹千株。臨死才告知兒女說為他們種了上千頭的木奴,不用兒女們辛苦,每個木奴年年能奉上一匹絹。“吳末,橘成,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這個“木奴”就是柑橘樹。 張岱《樊江陳氏橘》也記錄了陳氏種謝橘數百株的往事,謝橘是東晉謝玄培育出的優品橘種。陳氏采摘及儲存嚴苛,描述甚為詳細。橘子一定要樹上經霜紅透后才采擷,而且需連蒂剪下。陳氏橘色黃而深,瓤堅而脆,味甜而鮮。張岱每年寧可遲點、貴點、買少點必親至園中選購。然用黃砂缸,覆蓋稻草或燥松毛存放。稻草一有潤氣馬上更換。可藏至三月盡,甘脆如新擷者。陳氏得到李衡的真傳,歲獲絹百匹,真不愧是“木奴”。張岱的處理方法能將橘子儲存到三月,但劉基《賣柑者言》里能放了一年就有點夸張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橘子的本心成了他鋒利的筆鋒,極力諷刺那些冠冕堂皇、飫甘饜肥者的腐朽,也諷刺了買柑者只識小欺而不識大欺的淺薄迂腐。 從古到今,“木奴”已罕有人知,但橘子用它樸實的品格默默地滋養著一代代農人。妻子的祖父有一片橘園,每到果熟季節,他爬上小梯子,細心剪下放進精致的竹編“香籃”中,一層層覆上干燥松針,蓋上藍布巾沿街叫賣。一群孫輩垂涎欲滴卻從不曾嘗過一個完整的橘子,祖父從來只給吃幾片半爛的。有一次,最小的叔叔實在嘴饞偷了一個,怕去皮時味道逸出,跑到河邊將橘子泡在水里剝。就是靠著這樣年復一年的辛苦勤儉,養大六個兒女,建起了三層土樓善德樓。 春節,我們采來一大籃的橘子擺在茶桌上,溫暖的橘黃緊緊堆積,柔和親密中帶著歡快,是那么的打動人心。這大概就是家的色彩吧,就像冰心那盞一路散發出朦朧黃光的小橘燈,溫婉樸素的微光直達每個人的心靈。 (謝春武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西監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