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初春萌生時節(jié),不由得回憶起采蕨的舊時光。 經過冷一時熱一會、晴一段雨一下的復雜多變天氣,山林里無論是雜草間還是新土處,都會冒出蕨菜的身影。《爾雅·翼》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它們頭尖頂著可愛的毛茸茸的卷兒,身子筆直而粗壯,生長速度迅猛,一夜間就能長出幾厘米。有過采蕨經歷的人就知道,蕨菜不只一種類型,母親曾交代,外皮是黑色和紫色的味道佳,嫩綠色的則帶苦澀;毛絨細膩的可食,長有粗濃白毛的無需采摘回家;卷拳狀的為幼時食用時鮮嫩,若是已開枝散葉的則不好食用。 不知是受經濟條件限制還是祖輩相傳的口味習慣,那時候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愛上山尋采蕨菜,當日晚上就在餐桌上擺上一盤最具時令代表的菜肴。我們小孩都是跟著大人們邀約著一起上山的,山腳下有時就能采得到滿滿一筐,還不知足,鉚足了勁往山上去,再陡峭的土坡山石都能一次性翻越爬過。在坡間,腳步一前一后或一上一下,保持穩(wěn)定后,將身子周圍的蕨菜一一掃光,而到了平坦處,則需要蹲著身子或彎著腰板,勾低著頭,余光瞄到的都能伸手將其下半身迅速折斷,動作不停地重復著,眼手完美地配合著,即使是春寒料峭的嚴風中也會出汗,即使大汗淋漓也樂在其中。 采蕨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攜帶的容器已經裝不下了,馱著沉甸甸的“戰(zhàn)利品”下山,一路上有肆意如雪的山礬、熱情似火的杜鵑,一會兒白得純潔,一會兒紅得艷麗,加之下坡的前傾慣性,我們開始小跑,與風并肩,與蝶飛舞,歡快自如,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回到家,將蕨菜進行了大致分類,肥長粗壯的挑出來次日拿去縣城市場賣,或者洗凈后,去掉毛卷和老莖,在開水里過一遍,再曬干留存,以便秋冬季節(jié)解饞食用。而被挑剩下的則用當地特有的霉豆腐湯煮炒,滑溜清脆,鮮嫩爽口,讓人越嚼越上頭,飯量增倍。母親預測到位,米飯燜得都比平日里多一些,還總是笑話道:“一點蕨菜比肉還受歡迎哩!” 如今,在新時光里,雖然一年四季都有蕨菜制作而成的冷菜,網絡上也隨時都可以購買到蕨菜食品,但入口都很老,味道不夠水嫩,也沒有汪曾祺先生描述的“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所以,我鐘情于春日當下的野蕨菜,鐘情于自己采獲的野蕨菜,鐘情于尋采的過程和那時的“收獲”。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乘著微風不燥,起身呼朋引伴,邊欣賞美景四起,邊采摘自然野蔬,何嘗不是一樁春日美事。 (元光美 作者單位:光澤縣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