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引擎助友鄰” ————省司法廳探索打造助推社區法治化治理新模式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20日訊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已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省司法廳黨委以“紅色引擎”為動力,打造“紅色引擎助友鄰”新時代文明實踐法治品牌,主動靠前,積極探索,創新助推社區法治化治理新模式。規范化推動廣大廳直機關黨員干部深入福州市鼓樓區后縣社區治理基層一線,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以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展共建共促共享,辦好群眾“微實事”,有效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省司法廳為后縣社區提供法律咨詢300余次、法律援助150余人次,開展志愿服務120余場、困難幫扶80余人次、節日慰問30余次,幫扶資金達15萬余元,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和社區黨委的稱贊認可。日前,省司法廳“紅色引擎助友鄰”志愿服務項目獲評2023年度省直機關“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友鄰共建共享凝聚力量 堅持“紅色引擎”,訂立友鄰共建盟約。自2015年起,省司法廳持續組織廳直單位基層黨組織到駐地后縣社區開展共駐共建。由廳直機關黨委牽頭迅速對接街道、社區黨組織,明確共建意向。在落實中以黨支部為活動主體,用法治思維保障共建成果,促使共建服務有計劃、有內容、有時效。“目前,省司法廳直屬機關黨委與鼓西街道后縣社區黨支部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服務雙向、互助互建’原則,以三年為一期,前后四次簽訂《共建協議書》,共建時間已長達10年之久。”廳直機關黨委工作人員介紹。 堅持宗旨意識,切實做到司法為民。廳直機關黨委第一時間倡議組建并主動加入“后縣社區圈區域黨建聯盟”,構筑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的整體合力,以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式,共同探討解決小區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好事共辦、要事共商、難事共破。同時,每年初在制定《司法廳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安排表》時,主動征求后縣社區黨委意見,結合社區年度工作重點,堅持“社區一吹哨,黨員就報到”問需于民的共建互助模式,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擬定志愿服務項目清單,細化分解落實各支部職責,切實做到以人民利益為服務的第一考量要素,確保月月有報到,期期有主題,百姓事件件有回音,讓支部黨旗高高飄揚在社區基層治理的第一線。 于細微處見證為民初心 堅持守正創新,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廳直機關25個黨支部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將社區共建與主題黨日活動有效融合,杜絕隨意化、娛樂化、庸俗化的活動傾向,堅持每月相對固定一天時間,明確一個主題,到共建社區開展既涵括文明單位創建,又涉及主題教育,既包含有溫度有熱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務活動,又包括碰撞思想火花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例如,在世界環境日前后,廳直單位黨支部與共建社區圍繞垃圾分類和平安社區創建等內容進行講解,并走樓串戶開展滅蚊滅蟑統一行動;在清明時節,到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聯合開展“追尋紅色記憶 祭奠革命先烈”活動;在“讀書日”贈送主題教育書籍交流學習心得;在重陽節關愛孤寡老人發放慰問金。特別是在疫情嚴峻時期,廳機關黨員志愿者深入社區街巷一線,開展核酸檢測預登記宣傳和體溫檢測健康碼檢查,向社區居民及商戶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識,引導社區居民培育文明鄉風。 堅持立足職能,充分發揮法治優勢。在開展社區共建過程中,省司法廳不同處室黨支部各出奇招,專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行政復議等為代表的業務處室黨支部在開展志愿服務時,發揮其法律工作者專業優勢,圍繞復議為民促和諧等主題,宣傳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化解“官民”沖突,化解行政爭議為社區居民支招;“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48”法律服務者多次義務化解社區居民鄰里糾紛和解答法律疑難雜癥,并在社區普法工作室,定期為社區孩子領讀黨史法律書籍,講述福建的“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法治文化,將紅色的法治種子深埋孩子心田………… (本報記者 胡蘇婷 福建長安網記者 賴黃恬 通訊員 林林 郭麗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