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差閬中,辦完事后在這座千年古城街巷里閑逛。走進文廟,幾株杏樹開得正歡,串串雪白的花朵低垂著,紫紅花托上無數瓣子簇成一團向各個方向展現它的高潔。踮腳輕嗅,淡雅清香若有若無,是花的味道?還是春天的味道呢?杏花開了,蝶兒飛來了,蜜蜂尋香而至,鳥兒枝頭呢喃。你看、你聽,那屋檐下滿是春天喧鬧的聲色。 這般春色,《倚云仙杏圖》一下展現在腦海中。那是一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宋馬遠的絹本小畫,他善畫山水,好取一邊一角入畫,有“馬一角”之稱,他少畫花鳥,這盈尺小品尤顯珍貴。馬遠沿襲了他擅長的邊角風格,一枝杏花從左下角斜出,春光呼喚中蜿蜒曲折至中央,小花枝左右顧盼異常生動。畫家一定細致觀察過,非常完美地呈現出杏花的繁密重疊,又畫一枝稀疏的花枝,疏密對比更具畫面沖擊力,濃重的白粉點染瓣端,層次拉開,每一朵花都立體了起來,似乎畫背也燦爛地綻放著一團花兒。輕風吹過,花瓣飄落如雨,一下子竟不知這花瓣是畫中的還是文廟杏樹的。 沿著藝術的筆墨線條溯源,展子虔正在隋唐的一個春天里勾勒他心中的春天。那是藏于故宮博物院唯一的隋唐卷軸絹本畫《游春圖》。后世得以從宋徽宗獨特的瘦金體簽題窺探隋畫的春天,是目前中國最早的山水畫,讓我們跟隨展子虔的筆尖神游在1000多年前那個陽光和煦的春日吧!這是一幅青綠重彩畫,礦物原料石青與石綠的使用讓畫面色澤歷千年而不變。遠處高聳的山上,有意無意的白云探出頭來,似也艷羨人間春色;山腳下,早春江南已是生機盎然。平原村落,荒郊山野雜花生樹,漫山遍野的桃樹次第蘇醒,緋紅色的花兒羞羞答答綴滿枝頭,淡淡芬芳逸出絹面,端莊冷艷。“不知誰家子,看花桃李津。”那個佇立沉思的白衣男子,是否也留下美好詩篇?竹籬前歸來的紅衣女子,是否采擷了一束春花?院子里空空如也,任山邊春色傾瀉而入。人們甩去冬日里沉重笨拙的衣衫,走進開闊郊野。溫暖的春風拂過水面,泛起粼粼細波,畫舫上衣著鮮艷的女子們沐浴大好春光,挽著發髻的女子輕盈轉頭,似與青衣女子說著什么,是贊美江南花滿江嗎?堤岸曲折處,翩翩公子掠過繁花綠樹一騎絕塵,踏著春風直奔蒼山古寺。展子虔用筆細勁有力,設色麗,山水云樹,皆一絲不茍細線勾描,人物鞍馬小如黃豆卻形態宛然。《游春圖》設色沉樸厚重,青綠貫穿畫面全部,桃花、人物、鞍馬雜以紅、白諸色,協調中富于變化,亮麗的色彩讓這個千年前的春天夢幻般呈現在后人面前。 “人間猶有展生筆,佛事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游春圖》遺存至今,九死一生,清末散出清宮,要價800兩黃金,日本人蠢蠢欲動,眼看國之瑰寶有流落海外危險,張伯駒心急如焚,請求故宮博物院收購,但兵荒馬亂之際,故宮經費困難。在中間人說情下,張先生傾全力變賣13畝宅院,以220兩黃金艱難購回,此后自號“游春主人”。解放后,張伯駒先生無私捐贈大批包括此件在內的國寶級名畫,曠世杰作幸運地留到現在,讓我們得以窺探遠古的筆墨,驚嘆于千年前那明媚的春光。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春山澹冶而如笑”,在這位北宋偉大的山水畫家眼里,春天的山影,淺淡如同美人的微笑。讓我們來看看他筆下含笑的春山吧!他的《早春圖》落款無可置疑:早春,壬子年郭熙畫。干支紀年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5年,這是900多年前的北宋春天。嵯峨大山在云蒸霧騰中起伏,郭熙營造的這種山間云煙縈繞的溫潤景象,正是早春寒冷還未完全離去,但已經悄悄解凍轉暖的自然樣貌。春意朦朧遠山微動,蟲子在地下輕輕翻身,生命正從數月的沉寂中被喚醒,這些不動聲色的轉變被畫家捕捉。遠處不顯眼的左邊河谷,冰雪消融,細水潺潺,在寒氣逼人的山澗里匯成歡快的河流白練般飄下來。近處枯瘦的樹影尚未放青,但那勃勃向上的蟹爪虬枝,早已在早春的寒意中蓄足力量,等待抽枝發芽。從渡船上下來的男人肩挑擔子步履輕盈,婦人則左牽右抱著兩個小孩,正說笑著趕路,活蹦亂跳的小狗為畫面增添了幾分靈動,那是大地與生靈的低語,春天就在不遠的前方。云煙幻滅中峰巒隱現,新的一個輪回已然開啟。郭熙沒有一筆畫春天,卻是滿幅春光,細微地刻畫出了季節潛移默化蘊含的巨大力量,是一幅成功的巨作。 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 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這是蘇東坡詠郭熙《春山圖》中的句子,黃庭堅也次韻一首,有如下句子: 江村煙外雨腳明,歸雁行邊余疊。 坐思黃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隨陽。 熙今頭白有眼力,尚能弄筆映窗光。 畫取江南好風日,慰此將老鏡中發。 他想讓郭熙畫一幅江南春景以慰思鄉心切,他們看到的《春山圖》不知是否就是《早春圖》,但足以看出北宋兩位巨匠對郭熙畫藝的高度贊賞! 我們需要一個及時的春天,樹木發芽了,我們也要發芽,桃花在陽光下粉嫩嬌羞,我們也想與春天對酌,醉倒在春風里。讓我們去赴清初呂煥成《春夜宴桃李園》的那場盛宴吧!1000多年前湖北安陸白兆山的一個春夜,李白與一眾酒友暢飲于桃花巖下。月光皎潔,芭蕉吐翠,桃李正艷。酒國兄弟們當筵賦詩,完不成依例罰酒。有的捋須沉思,有的一揮而就。好飲的盡管已搖搖晃晃,還是一手扶桌一手舉杯豪飲;節制的阻擋著倒酒小童的大酒壺,嘴里念叨著夠了夠了。而癱坐在石椅上的李白正欲展卷評判詩賦高下,他也喝多了,渾身發熱,扯亂了領口,擼起了袖子。這一夜,他們要飽靨春光,他們燃起高燭,不讓春光在夜里睡去,那燈燭下的桃園,點點胭脂,似乎比白日更美十分,這是畫家筆端恣意的春天,人們醉倒在酒里,陶醉在春風里。明清之際,仇十洲,黃癭瓢,冷枚等都畫過《春夜宴桃李園》,皆各有千秋,但尤以呂煥成捕捉人物及春天場景最為出色,他的山水人物有南宗的秀潤又有北宗的雄闊挺拔,他用鐵線般的線條勾皴出生動細致的人物,意境幽遠,將唐代壯美的春景一一從毫端寫出。 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南宋馬麟《芳春雨霽圖》、元馬琬《春江圖》,明文徵明《燕山春色圖》、清華《桃潭浴鴨圖》…………古畫中那些關于春天的涂抹舉不勝舉,一筆一墨都如同璀璨星辰,閃爍著不同年代、不同心境下的春光。它們穿越時空隧道,從遙遠的歲月中款款走來,絢爛的色彩如同甘霖,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在細膩的宣紙上,在柔軟的絹面里,墨色輕輕一點,染出十分春色。 春天里的每一個瞬間,都像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一首詩,充滿了生機與希望。歷史與現實在春天里交織,它的味道不僅彌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更深深地藏匿在那些靜默的古畫里。 冰心說:“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這些藏匿于古畫中的春天,亦如同冰心筆下的春天,雖然無言,但它們的美麗與力量卻已悄然地攪動我們心中的一池春水。 讓我們走進這些中華文化的偉大遺存,用心去感受那些隱藏在畫中的春天,不辜負這份來自歷史深處的溫柔與美好。 (謝春武 作者單位:閩西監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