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普法“零距離” ————南平市建陽區司法局扎實推進“八五”普法走深走實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23日訊 “心貼心”“面對面”“點對點”普法模式越來越接地氣,法治宣傳也越來越有人氣。這是“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南平市建陽區發生的新變化。 “八五”普法以來,建陽區以“法律七進”為載體,推動新媒體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廣泛開展“線上+線下”普法活動,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普法品牌,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立體式的普法新格局,為普法工作注入新活力。 精準發力 繪好普法工筆畫 “如果遇到校園霸凌,我應該怎么自我保護?” “玩游戲充值,家長可以要求平臺返還嗎?” ………… 這是童游小學的孩子們聆聽了“開學法治第一課”提出的問題。 近年來,建陽區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全區中小學開設憲法專題課堂,推行體驗式憲法教育模式,以生動案例、場景模擬的形式提高中、小學生學習憲法的熱情。持續在高中學校開展法治成年禮活動,通過成年禮的宣誓活動加強學生法律意識。聚焦預防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建立“正苗啟德”工作機制,精準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領導干部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推進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才能讓人民群眾看到領導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 對此,建陽區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示范表率作用,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確領導干部履職應當分級分類學習掌握的法律法規和黨內規章,有計劃按步驟開展學習,并將學習情況列入年度考核考評、目標績效評估和年度述法基本內容。 此外,深入推進“法律七進”活動,促進公民法治素養穩步提升。通過解答法律咨詢、設立“法治集市”、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法治文藝演出等形式,把法律送到基層、送到群眾身邊。2021年以來,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民營企業“法治體檢”310家,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治宣傳教育培訓班130余場次,開展“法律進鄉村(社區)、進家庭”活動370余場次。 聚力塑品 彈響普法合奏曲 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手拿普法宣傳手冊,紅彤彤閃耀著一片紅,在普法宣傳中繪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紅馬甲”是建陽區普法志愿者在開展“蒲公英+書吧”普法宣傳活動的一個縮影。“八五”普法以來,建陽區著力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持續壯大“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今年,建陽區著力打造“書香建陽”品牌,在全區建立了20余個“潭陽書舍”書吧。“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積極開展專題法治講座、法治沙龍、法治書籍分享會等活動,通過“全民閱讀、全民成長”促進“全民學法、全民守法”。 面對“八五”普法工作新變化、新要求,2021年,建陽區成立了“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大隊,各鄉鎮(街道)設置中隊,鼓勵各普法成員單位普法宣傳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加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今年以來,建陽區“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從63人發展到1876人,線上平臺累計招募開展“蒲公英”普法活動60余次,累計簽到時常達到780小時。 同時,加強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著力培養一支活躍在群眾身邊,隨時找得著、用得上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供法治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建陽全區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200名,“法治帶頭人”960名。 厚植優勢 打造普法新高地 迎著夏天的朝霞,走進考亭書院,法治的春風撲面而來。 建陽區在考亭書院前觀書園建設“考亭法治公園”,位于考亭公園內以及沿河步道旁,全長約2公里。公園在不改變景區原有景觀特色的前提下,利用廊、亭、柱、道等建筑設施以及現代信息技術載體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宣誓、民法典、法治對聯、宋慈法治故事等法治文化作品15面嵌入其中,并在景區長廊內設置了互聯網法治云屏和普法答題免費取水機,讓群眾在休閑漫步的同時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將法治文化元素與景區文化融合有機統一。 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消防大隊、區委文明辦等單位,在建發商城內建設憲法、民法典、消防法、消費者權益保障、反詐騙等法治宣傳陣地,著力打造全市第一個商圈法治文化品牌,結合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從創新普法宣教模式、建立公共服務體系、設立人民調解機構等方面入手,提升商圈品質和內涵,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奉法者強,明法者進。踏上新征程,建陽區將持續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讓群眾在實際應用中收獲法治知識、感知法治力量、鞏固法治成果,構建多元普法新載體,讓普法方式更能為老百姓理解和接受,人民群眾的普法獲得感,讓法治聲音浸潤人心。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鄧菊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