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先鋒,時刻準備沖鋒 ————記廈門市集美區應急處突大隊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24日訊 在廈門市集美區,活躍著一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筑牢搶險救災平安防線、熱心志愿公益的“應急先鋒”隊伍————廈門市集美區應急處突大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省金牌工人楊水發,就是這支隊伍的“領頭雁”,在他的帶領下,一批批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在隊伍里找到人生的方向,成為平安集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時刻準備沖鋒 將人民安危扛在肩上 2023年7月31日,集美區西濱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摩托車被轎車撞翻在地,摩托車駕駛員被卷入車底,情況危急。 事故發生時,集美區應急處突大隊正集結在事故發生地附近的倉庫門口,檢查、維護為抗擊臺風“杜蘇芮”所準備的各類救援器材。 接到消息后,放下器材沖到事故現場、及時制止駕駛員倒車行為、快速判斷傷員情況及倒地位置,在隊長楊水發的指揮下,隊員用1分鐘實現“抬車救人”,5分鐘完成“應急救護”,合力將傷員從車底救出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正因為有多年的救援經驗和掌握應急救護知識,我們才能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救援。”楊水發說。 關鍵時刻沖在前、干在前,2016年抗擊超強臺風“莫蘭蒂”期間,團結協作是這支隊伍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前場柿樹村因海水倒灌水位已達一層樓高,村民被困村中”,當天早上5時,隊伍接到支援消息后,楊水發立即帶一組隊員出發前往救助。 村內一片汪洋,在楊水發的指揮下,隊員分工協作,利用救生繩、沖鋒舟等工具涉水至災民房屋,將受災群眾逐一背出,轉移至安全地帶。 歷經10多個小時,直至全部災民安全轉移后,應急隊員才前往村部臨時安置點休憩,“有的隊員連救生衣都沒脫就躺下睡著了。”楊水發回憶道。 熱心志愿公益 讓急救知識入腦入心 “廈門一女老師突患爆發性心肌炎,生命垂危,急需A型血。”3月13日,一則號召獻血的信息在群眾朋友圈轉發,引起廣泛關注。 楊水發也關注到了這則信息,在安排好當天的勤務工作后,他便趕到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獻血點參與獻血。 “血型匹配,有需要,剛好我也可以做到。”當被問及獻血的個人感受時,楊水發這樣回答,在他眼里,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挽袖獻血,傳遞大愛,這是集美區應急處突大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一個生動縮影。2014年9月,經廈門市紅十字會研究同意,在集美區應急處突大隊基礎上正式組建廈門市紅十字會賑濟救援隊。 愛心不變,專業升級。2023年3月,大隊成立楊水發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這也是全省唯一一個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勞模工作室。據悉,該工作室由隊內15名優秀應急救護師資組成,后續將重點強化隊內應急救護員培養,并結合應急救護公益培訓“六進”活動,大力推廣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普及。 據統計,2020年以來,廈門市紅十字會賑濟救援隊累計開展應急救護公益培訓446場,受益人數達26491人次;選派參與“為民辦實事”項目應急救護培訓師資多達165人次,培訓紅十字救護員6434人次。 練就高強本領 讓隊伍素能提質增效 90多名隊員中,退伍軍人有32名,占隊伍人數的1/3。他們“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合力打造出應急處突的“鋼刀利刃”。 像往常一樣,訓練教官盧威全每周都要和楊水發碰面,調整隊伍下周的訓練計劃。“如果上周某個科目訓練效果不好,這周就要調整,強化訓練。”據盧威全介紹,隊伍還在年中、年末兩個時間段對隊員考核檢驗,并公示,考核結果能讓學員清晰認識到日常訓練中的優勢和不足。 “隊長熱心公益,所以‘手把手、一對一’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隊員杜曉忠說道。為提高應急救護培訓效果,楊水發不僅讓隊員在內部會議上暢所欲言,紛紛提建議、獻計策,還鼓勵隊員在對外培訓時使用“閩南語+普通話”雙語教學,并針對不同的群體,靈活采用不同的引入案例、培訓方式等方法,讓每個人都聽得懂、學得會。 據悉,隊員在練好應急救護、應急救援、體能訓練等“必修課”的基礎上,隊內還依據個人性格和興趣,重點培養擅長領域應急技能,并選派優秀學員至省、市紅十字參加應急救護師資培訓,選派骨干師資參加各類應急救援聯合演練活動,以實戰經驗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本報記者 余晶 實習生 藍河珍 吳一瀾)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