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城縣檢察院以“生態檢察+碳匯”機制修復受損生態環境———— 守護閩西秀美山水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24日訊 近年來,連城縣檢察院立足中國蘭花文化之鄉、著名革命老區的區域優勢,探索建立“生態檢察+碳匯”工作機制,為加快建設全國綠色低碳建設示范縣注入檢察“新動能”。 如何讓被破壞的森林得到及時、有效恢復?作為典型的山區縣,連城縣存在部分村落地處偏僻、監管困難,盜伐、濫伐林木、失火燒山等情況造成的生態損害。對此,連城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積極探索恢復性、替代性生態修復檢察方式————“生態檢察+碳匯”工作模式,助力修復受損生態環境。 2022年8月份,傅某因掃墓不慎引起山場失火,過火有林地面積46畝。案發后,傅某種植松樹苗木5520株。 “檢察官,我已經對失火山場進行了補植,我也認識到失火行為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我愿意賠償森林碳匯損失。”傅某在失火后雖然積極補植苗木,但實際上樹苗的固碳增匯能力低于失火燒毀的樹木,一定時間內,原本應該由被損害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能無法被吸收。該院通過委托專業評估機構,評估測算出該案造成的碳匯價值損失為5002.5元。 該案的辦理,是連城縣檢察院堅持生態刑事犯罪打擊和認購碳匯進行生態修復工作的實踐之一。 連城縣檢察院在辦理破壞生態資源犯罪案件中引入“碳匯”補償替代性修復方式,引導當事人在補種苗木或者繳納生態修復補償金的同時,以自愿認購碳匯的方式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使受損的生態資源及時有效恢復。同時結合該縣10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實際,與縣法院、公安局、林業局聯合設立環冠豸山司法固碳主題公園,出臺《關于在辦理破壞森林資源案件中開展司法固碳工作的實施方案》;系統整合全縣司法固碳案件信息,全縣碳儲量、碳密度等信息,實現關聯分析、深度挖掘;對接林長制網格化管理平臺,實現森林碳匯等資源實時共享。 “檢察公益訴訟碳匯補償方式通俗地說就是檢察機關在辦理破壞生態資源案件中,通過違法者認購一定數量的碳減排量,替代性修復生態功能損失,以作為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案件的考量因素,通過‘碳匯’補償方式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已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一種新模式。”連城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黃井平告訴記者。 “生態檢察+碳匯”工作模式實施以來,連城縣檢察院辦理被告人認購碳匯修復生態環境案件14件21人,被告人認購林業“碳匯”共計5000余噸,促成繳納碳匯補償金53萬余元。 記者了解到,連城縣檢察院立足實際,與縣法院、林業局出臺《關于在涉林刑事案件中開展生態恢復補償機制加強水土保持的實施意見(試行)》,建立水土保持實踐基地,探索異地補植復綠。自開展生態修復工作以來,共督促毀林案件當事人繳納生態修復補償金600余萬元,補植復綠800余畝。 山峰巍巍,樹木蒼翠。下一步,連城縣檢察院將充分發揮生態檢察職能,持續推進“生態檢察+碳匯”生態修復機制,加強與相關行政職能部門的協同創新,共同推動碳匯司法實踐,助推閩西綠色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林麗花 江麗瓊)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