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忽已晚》 胡大雷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一眾匿名者為我們留下了有著被劉勰譽為“五言冠冕”之稱的十九首古詩。這些古詩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深刻地再現(xiàn)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zhuǎn)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fā)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風格。 關(guān)于漢末社會思想大轉(zhuǎn)變的根源,廣西師范大學教授胡大雷認為,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官僚三者互相傾軋、發(fā)生沖突,官僚集團是其中的失敗者。本來,士人是依靠官僚的援引,通過征辟以求進身的,而當官僚集團遭受打擊之后,社會上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上的腐化和墮落已達到頂點,士人更是沒有出路。求官無門,對于那些家境尚好的士人來說,不過是退居鄉(xiāng)里,繼承家業(yè)罷了。對于那些指望著靠入仕來實現(xiàn)階層跨越的貧苦士人來說,這就是一場人生的災(zāi)難,預(yù)示著他們不得不從頭學習其他的生存技能。 沒有比“思君令人老”更刻骨銘心的思念,沒有比“涉江采芙蓉”更浪漫的姿態(tài),也沒有比“努力加餐飯”更鼓舞人心的激勵。胡大雷教授指出,東漢的文人,他們?nèi)淌軇e離,遭受苦難、挫折、陷入困境,而又努力掙脫,尋求減輕痛苦的辦法。他們憧憬、渴望、期望,卻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失望與挫折…………他們發(fā)出“歲月忽已晚”的感慨時,卻仍在追求不止。古詩十九首,簡單平實、字字能讀、寥寥數(shù)語,卻道出了東漢文人的憂傷、思念、期望、憤懣、堅持。 胡大雷出版的《歲月忽已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2月)包括“負書行四方:文人的官宦生涯”等四編,對《古詩十九首》進行了深刻透徹的解讀,帶領(lǐng)讀者品味詩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時,挖掘背后有趣的東漢文人故事,生動再現(xiàn)他們的生活與情感。作者用細膩流暢的語言,描繪了東漢文人的遠游、求學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況。尤為難得的是,作者還闡發(fā)了東漢文人生命意識的覺醒,以及他們對人生來路與歸途的反思。本書寫作時兼顧史學與文學,既有對《古詩十九首》的賞析,又挖掘東漢文人的生活細節(jié),描繪了一段豐富多彩的東漢社會史,揭示了東漢時期復(fù)雜的世態(tài)與人情。 本書論述、評析《古詩十九首》,其核心在于以“歲月忽已晚”為題旨來講述東漢文人的日常生活。歲月晚去,對個人來說是無可奈何的。人生的急迫感、焦慮感在《古詩十九首》的每篇中都有所表露。“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等詩句都是哀怨、哀傷,表現(xiàn)了東漢文人的生命意識。這些古詩道出了我們與東漢文人那樣,都有相似的離別家鄉(xiāng)、朋友背叛、中年勞苦失意、彷徨,卻仍努力追求的經(jīng)歷。詩中滿是我們現(xiàn)實的影子! 作者認為,“歲月忽已晚”意味著人生短促,還有很多很多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可是,當前已經(jīng)“歲月忽已晚”了,一切都只是憧憬而已。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是否“歲月忽已晚”,都仍有希望,都值得繼續(xù)努力。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彭忠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