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堅守執(zhí)法“生命線” ————走近三明市公安局法制支隊二級警長宋家舉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6日訊 “筆錄證言里‘占有’和‘占用’區(qū)別很大,一字之差謬之千里,需要再確認”“這起案件還有其他關聯(lián)人員,應該對到案人員重審,追抓‘漏網之魚’”…………每日與轄區(qū)各所隊上傳的成百上千案件證據(jù)、法律文書為伍,埋首其中“挑刺”“找茬”,為基層執(zhí)法辦案民警答疑解惑,依法依規(guī)做好審核、指導、監(jiān)督、服務,是三明市公安局法制支隊二級警長宋家舉的主要工作內容。 從警16年,宋家舉已在法制員這個“幕后”崗位深耕了15個年頭,憑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破解了無數(shù)基層執(zhí)法辦案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因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個人嘉獎8次,今年4月獲評全省公安系統(tǒng)“標桿式法制員”。 “補課人”: 從“小白”成長為“骨干” 2010年9月,宋家舉從派出所調至法制崗位工作,對于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的他來說,這既是學以致用、實現(xiàn)理想的開端,也是展現(xiàn)自我、提升價值的契機。但面對浩如煙海的法律條文和一知半解的專業(yè)行話,若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宋家舉深知積水為淵的重要性。從此,一本本卷宗是他的“良師益友”,每位執(zhí)法辦案的“老民警”成為他答疑解惑的“授業(yè)人”,在日復一日的翻閱卷宗、學習請教、研討案件中,他把與執(zhí)法相關的問題答案、重難點積攢起來,閑時反復揣摩、消化、吸收,迅速從一名“小白”成長為“骨干”。 多年來的法制工作經歷,讓宋家舉早已養(yǎng)成搜集司法解釋、法律規(guī)范指引的習慣。每一次新法律法規(guī)頒布,他便會第一時間給自己“補課”,將新的內容分門別類整理到他的“百寶冊”里。如今,這份“百寶冊”已記載了千余頁法律條文。而伸手可觸的辦公桌一角,也被他堆滿了各類法律書籍,“有時工作累了,或是遇到難題,我都會拿出來翻一翻,這些都是我的力量源泉”。 “質檢員”: 為每起案件“把脈問診” 執(zhí)法質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法制民警肩負的責任就是為每起案件“把脈問診”,大到案件定性,小到掃描、簽名,都是法制指導監(jiān)督的重點。“一個細節(jié)的不注意,就可能導致案件出現(xiàn)失誤、瑕疵,從而影響整個案件的后期辦理,甚至對公平正義、法律權威產生負面影響。”宋家舉告訴記者。 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剛開始時,一起使用惡劣手段阻撓施工方征地案件的定性問題擺到宋家舉面前。他同專案組成員克服連日加班的疲憊,對涉施工方的20多起警情逐一梳理歸納,總結出10個有可能涉及違法犯罪的案事件,從中抓住該案“重要環(huán)節(jié)”,鎖定20多名犯罪嫌疑人。經過大量調查取證,形成80多本卷宗,并將之與相關法律條文一一“連線”,最終定性為“尋釁滋事罪”,為后續(xù)辦成鐵案打下堅實基礎。 “教導員”: 為辦案民警答疑解惑 既當“質檢員”,又當“教導員”。針對多數(shù)民警提出侵財類案件立案標準復雜難記的問題,宋家舉自創(chuàng)“223355”記憶法(即搶奪數(shù)額達2000元、敲詐勒索達2000元、盜竊達3000元、電信網絡詐騙達3000元、接觸性詐騙達5000元、故意損壞財物達5000元即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幫助民警分清常見侵財類案件立案標準。此外,他還專門編制了基層辦案急需的刑事、行政案件示范卷宗指南,方便全局民警查閱,引導民警規(guī)范搜集證據(jù),確保案件質量,筑牢規(guī)范執(zhí)法“第一道防線”。 5月21日,對一起結伙盜竊案件量罰有困惑的白沙派出所副所長夏萬超找到宋家舉,希望他能給出一些指導和意見。瀏覽完卷宗后,宋家舉心中已有了清晰的框架。“雖然這是一起盜竊案,但從全案看,李某、陳某臨時起意盜走黃某的摩托車,系初次違法,主觀惡意較小,且被盜車輛于次日被追回,未給被侵害人黃某造成實際損失,危害結果輕微。同時,李某、陳某均為聾啞人,在認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后,主動向黃某賠禮道歉,也取得了黃某諒解。我認為,可以不予處罰。”最終,該案以不予行政處罰結案,很好地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法理念,讓執(zhí)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在受訪過程中,宋家舉接到好幾個工作電話。面對不間斷的新消息,宋家舉笑言:“這不算什么,我有一次值班,電話接了近百通,還不包括微信、短信的回復。平時上班,30多通咨詢電話也是逃不掉的。但教和學本就是相長的,對于他們問出的問題,我也能在回答的過程中溫故知新。” “我沒有經天緯地之壯舉,也沒有令人羨慕敬仰之業(yè)績,有的只是一個普通法制民警的平凡之舉。”宋家舉表示。清朗天空下,他腳踏實地、耐心細致地將規(guī)范執(zhí)法理念融入日常,帶動引領更多辦案民警共同托舉起法治守護平安的“大夢想”。 (本報見習記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